第59章 踏实能干比不上能说会道的

然而,在实际行动上,小钱却极少付出。他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陪伴在父亲身边,钱大爷的生活起居大多依赖保姆照料。即便偶尔在家,他也只是坐在父亲身边,嘴上说着关心的话,却很少真正动手为父亲做些实事。

有一次,保姆请假,小钱答应照顾父亲。可一整天下来,他不是在打电话谈生意,就是玩手机。父亲想喝水,叫了他几次,他才不耐烦地去倒,结果慌乱中差点把水洒在父亲身上。

“爸,您看我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是抽不出太多时间,您多担待啊。”小钱打着电话,抽空对父亲说道,眼神却还盯着手机屏幕。

“行,行,你忙你的吧。”钱大爷无奈地摆摆手,眼中透露出一丝失落。

“爸,您渴了啊?等着啊。”小钱嘴上应着,却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去倒水,结果慌乱中差点洒了。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钱大爷抱怨道,语气中满是不满。

“哎呀,爸,我这不是着急嘛,您别生气。”小钱敷衍地说道,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钱大爷忍不住数落:“你每次都这样,光说不做,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一点都不上心。”

小钱不耐烦地回应:“爸,我这不是忙嘛,您就别挑刺了。”

钱大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墨子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做人做事还是要实在些。”

日子一天天过去,邻里间的评价却令人心寒。大家常常夸赞小钱孝顺,只因他那些暖心的话语在邻里间流传,让大家都觉得他对父亲关怀备至。

而小赵虽然默默付出了很多,却因为不善于表达,很少被人提及。甚至有人觉得小赵对父亲不够关心,认为他不如小钱体贴。

赵大爷看着邻居们对两个孩子的不同评价,心中明白儿子的辛苦,却无奈于众人只看表面,不了解实际情况。

“钱大爷,您家小钱可真孝顺,天天把您哄得这么开心。”邻居张大妈羡慕地说,眼中满是对小钱的赞赏。

“哎,他就嘴甜,其实……”钱大爷欲言又止,心中有些无奈。

“还是小钱有本事,会说话又孝顺。你看赵大爷家那小赵,整天闷声不响的,也不知道对他爸咋样。”另一位邻居李大爷附和道,脸上带着一丝不屑。

赵大爷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忍不住说道:“你们可别光看表面,我家小赵那是实实在在对我好,照顾我从不含糊。”

“是吗?看着不像啊,小赵平时也不怎么跟人交流,哪像小钱,多会来事儿。”李大爷不以为然地说,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

赵大爷有些生气,提高了音量:“你们没看到小赵每天怎么照顾我的,就别乱说了。他虽然话不多,但做的都是实事。就像伏尔泰说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别让偏见蒙蔽了你们的双眼,对踏实做事的人公平些。”

李大爷撇撇嘴:“赵大爷,您也别护着了,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赵大爷无奈地叹口气,不再言语,心里满是对小赵的心疼。他知道,儿子的付出不应该被忽视,可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

这一现象背后,是人们认知的偏差。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听到的生动描述,而忽视实际行动。能说会道者敏锐地利用了这点,巧妙地包装自己,抢占了先机。而踏实肯干者虽拥有强大的实力,却因为不擅表达,在竞争中无奈地落于下风。

但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那些实干者的默默奉献。诚如李大钊所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我们不能让失衡的天平持续倾斜,要学会洞察本质,给予实干者应有的认可与尊重。唯有如此,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环境,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让那些默默耕耘的实干者不再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