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皱着眉头,眼中满是不满,毫不客气地回应:“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整个过程你做了什么大家都清楚。”
“哎,你这话怎么说的,我这不是在夸你嘛,而且汇报的时候我不也把咱们组的成果说得很好吗?”小赵狡辩道,试图掩饰自己的心虚。
“哼,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你就会耍嘴皮子。”小王气愤地转身离开,留下小赵在原地尴尬地站着。
小赵在背后小声嘀咕:“不就是嫉妒我汇报得好嘛,有本事你也说啊。”
小王忍不住回头反驳:“巴尔扎克曾讲‘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你从不思考如何实干,只知耍嘴,早晚露馅。”
在人际交往的场合中,踏实者也常常处于劣势,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阻隔。朋友聚会时,健谈者凭借着出色的口才掌控着话题的走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们善于捕捉他人的兴趣点,如同技艺高超的舞者,在话题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着各种精彩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整个聚会的氛围也因他们而变得热烈非凡。
而那些默默倾听、真诚待人的实干者,却因不善言辞,不知如何融入这热闹的氛围,只能在一旁尴尬地笑着。他们偶尔鼓起勇气插上几句话,却很快被健谈者如潮水般的话语所淹没,渐渐地被边缘化,仿佛成了聚会中的透明人。
“哎,你们听说了吗?最近那个新电影可好看了,剧情特别精彩。”聚会中,健谈的小张眉飞色舞地说着,手还在空中不停地比划着。
“哦,是吗?我还没去看呢。”实干的小李应和道,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试图加入话题。
“那你们可得去看看,我跟你们说,里面有个情节,简直绝了……”小张继续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丝毫没有给小李再说话的机会。
小李又试着说:“我最近看了本书,感觉也挺有意思的,讲的是……”
“等会儿啊,小李,我这正说电影呢,你那书先放放。”小张打断小李,继续高谈阔论他的电影,仿佛小李的话从未存在过。
小李有些失落,不禁想起卡耐基的话“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可在这种场合,倾听似乎成了实干者无奈的选择,他们的声音被轻易地忽视,他们的想法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关注。
养老问题上,这种现象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人性与现实的复杂。赵大爷和钱大爷都已步入晚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需要子女在身边悉心照料。
赵大爷的儿子小赵,是个踏实孝顺的人,他对父亲的爱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流,虽不张扬,却深沉而持久。自赵大爷身体抱恙以来,小赵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将这份责任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房间,小赵便已轻手轻脚地起床,赶在父亲醒来前,精心准备营养早餐。他会根据父亲的口味和身体状况,用心搭配好各类食物,每一道食材的选择都饱含着他对父亲的关爱。
照料父亲洗漱时,他的动作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花瓣,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弄疼了父亲。到了服药时间,小赵会准时将温水和药物递到父亲手中,仔细叮嘱注意事项,那关切的眼神仿佛在告诉父亲:您的健康,就是我最在乎的事。
“爸,来,先把药吃了,这药对您身体好,吃了之后可能会有点犯困,您要是想睡就再睡会儿。”小赵轻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温柔与关怀。
“哎,好,儿子,辛苦你了。”赵大爷感激地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心疼。
“爸,您说啥呢,这都是我该做的。您为我操劳一辈子,现在该我照顾您了。”小赵笑着回答,笑容里洋溢着对父亲的敬爱。
“儿子,你也别太累着自己,工作上的事也别耽误了。”赵大爷心疼地说,他深知儿子为了照顾自己,付出了太多。
“放心吧,爸,我心里有数,工作和照顾您我都能兼顾好。”小赵拍拍胸脯,坚定地说道。
小主,
天气好的时候,小赵会小心地推着父亲去楼下晒太阳,与父亲一同感受阳光的温暖与新鲜空气的清新。他会指着路边的花草,和父亲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父亲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钱大爷的儿子小钱,却是个截然不同的人。他能说会道,每次见到父亲,甜言蜜语便如潮水般涌来:“爸,您这精神头看着比同龄人好多啦,肯定长寿!”“爸,我天天想着您,就盼着您健健康康的。”这些话就像甜蜜的糖果,哄得钱大爷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