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教师的师德何在

陈敏连夜赶到陈小雨家,看到孩子手臂上的淤青,眼眶瞬间红了:"是老师来晚了。"她轻轻抱住颤抖的女孩,"你知道吗?你上次画的黑板报,校长夸是全校最有创意的。你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不要被别人的恶意定义。"

此后每天放学后,陈敏都会带着零食和习题来到陈小雨家。"今天我们玩个游戏,解对一道题,就画一笔彩虹。"她笑着擦掉陈小雨的眼泪,"你看,彩虹已经有三种颜色了。"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某天傍晚。李雪的母亲举着女儿自残的照片冲进校长室:"我女儿说,张老师天天在班上羞辱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赵强父亲带着录音设备出现,里面清晰录着张老师在办公室的言论:"穷学生就该打压,我当年霸凌同学都没这么容易拿捏……"

陈敏整理出全班学生的匿名信,字字泣血:"我不敢上学"、"好想逃离"、"老师像魔鬼"。她找到校长:"这些孩子需要公道,更需要安全的教育环境。"

教育局介入调查后,张老师学生时代霸凌同学、篡改处分记录的事被曝光。当他灰溜溜收拾东西离开学校时,陈小雨在作文里写道:"原来不是所有老师都像寒冬,有的老师,本身就是春天。"

而陈敏依然在办公室为学生们辅导功课,窗台上,学生们送的向日葵开得正艳,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回溯历史长河,唐代韩愈在《师说》中便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将"传道"置于师者职责首位,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

北宋教育家胡瑗创立"苏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明体达用",要求学生德才兼备,他以身作则,关爱寒门学子,常自掏腰包资助求学困难的学生。

近代陶行知先生提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放弃优渥生活,深入乡村创办晓庄师范,让无数贫苦孩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这些先贤用行动诠释了教育者应有的风骨,也提醒着当代教育工作者:师德是千年的精神传承,唯有守住这份初心,方能让教育的火炬代代相传,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