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则天,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位太子。她知道,太宗年事已高,太子未来必将继承大统。若是能与太子建立联系,便是为自己的将来多留一条后路。于是,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李治。
有一次,李治在御书房看书,遇到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武则天恰好端着茶水进来,见他这般模样,便轻声道:“太子殿下,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小主,
李治抬头,看到是武则天,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武才人,朕在看《左传》,其中一段典故,不甚明白。”
武则天走到他身边,俯身细看,那淡淡的馨香萦绕在李治鼻尖,让他心跳不由得加快。武则天耐心地为他讲解,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李治听得十分入迷,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心中的好感愈发浓厚。
从那以后,李治便常常找借口留在御书房,只为能多与武则天相处片刻。他会与她谈论诗书,分享心事,甚至会在她受委屈时,偷偷为她打抱不平。而武则天,也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疏远,也不逾矩,让李治对她愈发痴迷。
他们的情愫,在御书房的烛火下悄然滋生,带着禁忌的甜蜜与危险。武则天知道,这种关系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但她无法抗拒权力的诱惑,也无法忽视李治眼中那纯粹的爱慕。她就像一株攀援的藤蔓,紧紧抓住每一个能让自己向上生长的机会。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的病情日益加重。宫中气氛凝重,人人自危。武则天日夜守在太宗病床前,心中却早已开始盘算。她知道,太宗一旦驾崩,按照宫中规矩,没有子嗣的嫔妃都要入感业寺为尼,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这绝不是她想要的结局。
她必须在太宗驾崩前,为自己铺好后路。
那日,太宗陷入昏睡,宫中一片寂静。武则天趁着无人注意,悄悄来到了东宫。李治正在为太宗的病情忧心忡忡,见到武则天深夜前来,又惊又喜。
“武才人,你怎么来了?”李治眼中满是关切,压低声音说道:“宫中耳目众多,你这般冒险,若是被人发现……”
武则天看着他,眼中含泪,声音哽咽:“太子殿下,陛下病情危重,臣妾心中惶恐。臣妾知道,日后恐难再相见,今日前来,只是想再看看殿下。”她说着,从怀中取出一方丝帕,上面绣着一朵娇艳的牡丹,说道:“这是臣妾连夜绣成,赠与殿下,愿殿下日后平安顺遂。”
李治接过丝帕,指尖触碰到她的指尖,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看着武则天梨花带雨的模样,心中疼惜不已,忍不住握住她的手:“媚娘,你放心,朕绝不会让你受苦。等朕登基,一定接你回来。”
武则天心中一喜,却连忙抽回手,摇摇头:“殿下,万万不可。这是宫规,臣妾不敢违抗。只是……只是臣妾心中,始终牵挂殿下。”她的目光深情而哀伤,让李治的心都揪了起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武则天神色一凛,连忙道:“殿下,臣女该走了。他日若有缘,还望殿下还记得臣女。”她说完,深深看了李治一眼,转身匆匆离去,留下李治一个人,握着那方丝帕,心中百感交集。
不久后,太宗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消息传来,宫中一片哀嚎。武则天与其他无子嗣的嫔妃一起,被送往感业寺。离开皇宫的那天,天空阴沉,细雨蒙蒙。武则天坐在马车上,回望那座曾经承载了她所有希望与野心的大明宫,眼中没有留恋,只有坚定。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感业寺的青灯古佛,困不住她那颗渴望权力的心。她与李治的约定,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底,只要等到合适的时机,便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