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星图指路破难关 巧手攻坚克万难

紧接着,苏念转向工艺组的方向,对着老周喊道:“老周!工艺组注意!不要完全迷信算法输出的数据,算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们要结合车间老师傅们的经验,多去机床旁听听它们的‘呻吟’声,机器在运行到临界点时,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问题所在!就像老中医号脉,能从细微的脉象中察觉病症一样,机器的声音、震动,都是它在‘说话’!”

老周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光顾着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反倒忽略了最直观的机器状态!念总,您放心,我们这就去试!保证能摸透这些‘老伙计’的脾气!” 说完,他带着工艺组的成员们快步冲向车间,脚步都比之前轻快了许多,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刘工!” 苏念又将目光投向技术总协调刘工,语气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你立刻带人把三号机的伺服电机响应频率再校准一遍,我要它的动作精度能达到微米级,运转起来稳如老狗,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这可是后续加工的关键,绝对不能出问题,一旦这里出了差错,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明白!” 刘工站起身,胸膛微微起伏,眼中充满了干劲,声音洪亮如钟,“保证完成任务!我们一定让这台老机器焕发第二春,比新的还好用!” 他转身召集人手,拿起工具快步走向三号机床,脚步声在走廊里回荡,充满了力量,仿佛每一步都在朝着胜利迈进。

苏念的话语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总能精准地切入问题的核心,为陷入困境的团队指明方向,驱散他们心中的迷茫。在 “寰宇图谱” 近乎无限的算力支持下,再加上苏念这种如同 “人机合一” 般的敏锐直觉指引,之前如同铜墙铁壁般的僵局,开始被一点点打破,希望的裂缝越来越大。

材料合成车间里,李博士按照优化后的方案重新调配原料。他小心翼翼地称量着每一种成分,动作轻柔得如同在呵护易碎的珍宝,生怕出现一丝差错。这一次,他不再一味追求理论上的完美参数,而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细微调整温度与压力。反应釜缓缓运转,发出平稳的嗡鸣,众人围在旁边,屏住呼吸,紧张地注视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心脏随着指针的跳动而起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连彼此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温度稳定在 896.3 摄氏度,压力保持在 5.8MPa,催化剂配比误差控制在 0.005% 以内!” 操作员每隔几秒就报出一次数据,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又充满了期待。

李博士紧盯着检测仪器,手心全是汗水,浸湿了握着的操作杆。当反应结束,第一批材料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放入检测设备时,整个车间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仪器运行的轻微声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检测屏幕上,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纯度检测结果:99.997%!疲劳强度达标!” 当检测员用激动得颤抖的声音报出结果的那一刻,李博士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在眼中打转。他一把抱住身边的同事,声音哽咽:“成了!我们成功了!终于成功了!”

欢呼声瞬间在车间里爆发,如同火山喷发般猛烈,大家互相拥抱,击掌庆祝,有的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之前所有的疲惫与沮丧,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仿佛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与此同时,工艺组的改造工作也取得了突破。老周带着老师傅们,一边听着机床运行的声音,一边根据经验调整算法参数。他们趴在机床旁,耳朵贴近机身,仔细分辨着每一个细微的声响,如同医生在诊断病人。“这里的震动有点异常,应该是轴承间隙的问题!”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说道,随后拿出工具开始调整。原本如同 “老牛破车” 的机床,在他们的精心调试下,运转得越来越平稳,发出的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当自适应加工算法成功在机床上运行,精准切割出第一个符合要求的零件时,老周激动得拍了拍机床外壳,像是在表扬一位立下大功的老伙计:“好样的!没白疼你!关键时刻还得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