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了,我们要告诉学弟学妹们,快速适应学校生活至关重要。 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从松散的中学习惯到紧张的医专节奏,这个转变需要勇气和智慧。要学会管理时间,平衡学习、生活和社团活动;要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宿舍关系、同学关系;要学会照顾自己,按时吃饭,天冷加衣,生病及时就医。
一个稳定、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是应对繁重学业最坚实的基础。别怕一开始的手忙脚乱,我们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慢慢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二年级了,我们要以‘过来人’的身份,郑重地提醒学弟学妹们,第一学期的《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这些基础医学课程,是未来临床学习的基石,绝对不容懈怠! 不要被厚厚的教材和复杂的名词吓倒,也不要觉得它们枯燥远离临床。
解剖室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条神经、每一根血管,都需要你用心去记忆和理解,那是未来你精准诊断和手术的基础;病理学的各种病变过程,是揭开疾病面纱的关键;药理学的每一种药物作用机制,关乎治疗的有效与安全。
现在多付出一分努力,多搞懂一个知识点,未来在病房里、在病人面前,你就会多一分底气和从容。
记得我们解剖老师常说的吗?‘现在你们用铁丝穿神经觉得麻烦,以后在病人身上找神经,就知道今天的练习有多宝贵!’”
写到专业学习,詹晓阳的笔触变得格外恳切,仿佛要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
“二年级了,我们还想悄悄告诉学弟学妹们一些‘生活秘籍’。 比如,食堂里哪个窗口的阿姨打菜手不抖,分量最足;哪个窗口的红烧肉炖得最软烂入味;哪家的包子馅大皮薄,早餐首选;小卖部哪种牌子的方便面泡起来最香……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却能大大提升你在卫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小主,
还有,潮城的冬天湿冷,记得早点备好厚被子和外套;学校的开水房什么时候人最少;图书馆哪个角落最安静适合自习……这些细节,都是我们用时间和经验摸索出来的,希望能帮你们更快地融入这里的生活。”
这一段,他写得格外生动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一个热心的兄长在絮絮叨叨地分享着生活小窍门。
“二年级了,我们更想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之余,别忘了感受潮城这座城市的魅力。 周末的时候,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西湖公园划划船,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秀美;可以去韩文公祠走一走,领略千年文脉的沉淀;可以到南春桥头逛一逛,尝尝地道的潮州小吃,牛肉丸、蚝烙、肠粉……感受浓浓的市井烟火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潮城求学的这几年,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一段难得的人生阅历。用心去体会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风情,会让你的青春记忆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他用一段充满期许和力量的话作为结尾:
“二年级了,意味着我们离梦想的战场又近了一步。前方或许有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但我们也拥有了更坚实的知识基础,更明确的目标方向,和更强大的内心力量。
让我们携手学弟学妹们,一起珍惜这宝贵的校园时光,脚踏实地,努力耕耘,共同进步!二年级,是新的起点,让我们整装再出发!”
搁下笔,詹晓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通读了一遍稿子,文字虽然质朴,但情感真挚,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他相信,这些来自“老生”的经验和鼓励,对于刚入学的96级新生来说,会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有价值。
下课铃响后,他将稿纸仔细折好,投进了教学楼门口的广播站征稿箱。
第二天傍晚,放学时分。 熟悉的广播声再次在校园上空响起。先是轻快的开始曲,然后是播音员清脆的声音:“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欢迎收听今天的‘玉兰树下’广播。下面,请欣赏由95口腔班詹晓阳同学带来的稿件——《二年级了》。”
当播音员用清晰而富有感情的声音,将詹晓阳的文章一字一句地念出来时,校园里许多正在走路、吃饭的同学,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侧耳倾听。
“二年级了……”这朴实的开篇,瞬间抓住了许多95、96级学生的心。
95级的同学听着,频频点头,感同身受;96级的新生听着,眼神中流露出感激和受教的神色,仿佛找到了前行路上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