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来到九月中旬,入学半个月了。
晚自习的铃声早已响过,各个教室安静下来,只剩下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细微声响。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和纸张的味道,混合着年轻学子们专注的气息。
95级口腔班的教室里,詹晓阳坐在位置上,他面前摊开的不是厚重的《内科学》或《外科学》教材,而是一本崭新的稿纸。
广播站新站长,下午课间时又特意跑来,笑嘻嘻地再次向他约稿:“晓阳!你的《最后的一学期》反响特别好!同学们都说写出了大家的心声!这次再给我们写一篇吧,题材不限,说说咱们老生的感悟就行!拜托啦!” 面对着充满期待的眼神,詹晓阳实在不好拒绝,便应承了下来。
此刻,他正对着稿纸凝神思索。笔尖在纸面上轻轻点着,发出细微的“嗒、嗒”声。
写什么呢?他环顾教室,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神色比一年级时多了几分沉稳和专注。
开学这两周,他明显感觉到氛围的不同。一年级的懵懂和好奇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意识到学业紧迫感和未来责任的压力。
同时,作为“老生”,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新生的依赖和信任——那些96级的饶北师弟师妹们,时常会跑来108宿舍,或是在校园里遇到时,热切地询问各种问题:课程难不难?哪位老师要求严?食堂哪个窗口实惠?潮城哪里好玩?
想到这里,詹晓阳的眼睛亮了起来。灵感如同被拨动的琴弦,骤然响起。
对!就写这个!二年级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告别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点。
作为“老生”,他有责任、也有经验,可以将自己这一年多的所知所感,分享给那些刚刚踏入校门、对一切还充满陌生和茫然的学弟学妹们。
他要写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和带着温度的建议。
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在稿纸顶端,用力写下了四个字,作为标题:
《二年级了》
接着,他略一沉吟,文思如泉涌,一行行朴实而真挚的文字流淌在笔端:
“二年级了。
当迎新生的喧嚣渐渐平息,当校园里熟悉的面孔中掺入了更多陌生的、带着稚气和好奇的眼神,我们猛然惊觉:哦,二年级了。
我们不再是那个需要师兄师姐领着办理入学手续、需要老师反复叮嘱注意事项的新生了。
我们成了别人口中的‘师兄’‘师姐’,肩头不知不觉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开篇点题,奠定基调后,他开始运用排比句式,层层推进,将“二年级了”这个主题阐述得淋漓尽致:
“二年级了,我们要告诉学弟学妹们,卫校的校风正气,学风严谨。 这里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有仁心、有责任的医者。
从第一次穿上白大褂的庄严,到实验课上面对标本的敬畏;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震撼,到每一次严格操作考核的锤炼……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的职业品格。
在这里,你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