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不幸的周姨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潮城卫校的教学楼渐渐安静下来。

同学们大多在埋头复习功课或完成作业,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翻书的轻响。

詹晓阳坐在靠窗的位置,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拿出课本。他静静地坐了一会儿,仿佛在沉淀心绪,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了笔和一本崭新的稿纸。

他先快速地完成了一篇简短的通讯稿,记述了昨天口腔班班干部代表前往福利院参加助老活动的经过。文字简洁明了,符合校园广播站新闻稿的要求。写完检查一遍后,他将其放在一边。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翻开新的一页。笔尖在纸面上悬停片刻,然后坚定地落下,写下了文章的标题——《不幸的周姨》。

他的字迹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

“认识周姨,是在潮城市福利院。昨天,我们口腔班的班干部代表前往福利院参加助老活动,我有幸与她交谈,聆听了一段令人唏嘘的人生故事。”

开篇平实而自然,将时间、地点和人物娓娓道来。

写完开头,他略微停顿,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脑海中勾勒周姨曾经的模样。然后,他继续写道:

“周姨本是潮城的女儿,三十多年前嫁到了邻近的汕城。她的丈夫经营木材生意,头脑灵活,勤恳能干。经过多年打拼,家境日渐殷实,在最繁华的常平路买下了六间铺面,可谓风光无限。周姨相夫教子,养育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家庭和睦美满。那段时光,或许是周姨人生中最幸福、最安稳的日子。”

笔下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小康之家的温馨图景,与后来命运的急转直下形成鲜明对比。詹晓阳的笔触带着一丝惋惜。

然而,笔锋一转,命运的阴影开始笼罩:

“生意越做越大,丈夫便将弟弟妹妹们都拉进来帮忙,逐渐将一些重要业务交由他们打理。‘打虎亲兄弟’,这本是人之常情。但从此,丈夫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终日忙于应酬,周旋于各色酒局之间。身体也像吹气球般日渐发福。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噩耗传来——丈夫在一次酒宴上突然瘫倒,送至医院抢救无效,医生诊断为突发性脑溢血。这个消息对于周姨而言,无异于五雷轰顶,山崩地裂。”

写到此处,詹晓阳的笔迹微微加重,仿佛能感受到周姨当时那种天塌地陷的绝望。

家庭的顶梁柱骤然崩塌,留下年仅十五岁的女儿和两个更小的儿子,未来的迷茫与重压可想而知。他停顿了一下,调整呼吸,让心情稍微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