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备考计划(一)

只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生理学》里的每一个术语,都关联着未来可能面对的生命体征;每一次机制的背诵,都可能成为日后判断病情的依据。这不再仅仅是关乎个人前程的考试,更隐隐指向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使得“死背”这个词,除了苦涩,也增添了几分必须承受的重量。

他收起豆浆袋,将纷飞的思绪也一并收敛。过去的温暖是动力,但眼前的挑战才是现实。他重新打开复习提纲,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休息结束,战斗继续。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的泵血功能: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

他的声音再次响起,阳光已经完全照亮了亭子,在他专注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古庙的宁静被这坚持不懈的诵读声打破,却又奇异地和谐共存。鸟儿似乎也习惯了他的存在,鸣叫得更加欢快。

他采用了一种笨拙但有效的方法:先快速通读一节内容,然后合上书,试图复述。卡壳了,就翻开书看一眼,再继续。如此反复,直到能够基本无误地复述出整节的重点。对于特别难记的数值、名词和流程,他则在旁边的草稿纸上飞快地写画几下,借助多重感官加深记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提纲上的红色勾划越来越多。他完全沉浸在了那个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构成的精妙而复杂的人体世界里。他仿佛能看到血液在血管里奔流,肺泡在进行气体交换,胃肠在蠕动消化……这些不再是冰冷的知识点,而是动态的生命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间又有过一两次短暂的休息,他起身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远眺一下被朝阳染红的江面,但思绪很快又拉回到书本上。他甚至模拟了一下可能出现的问答题,在心里组织着答案的框架。

当感觉到肚子开始发出饥饿的抗议时,詹晓阳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竟然已经七点四十分,该回去课堂了。

两个多小时高强度背诵,他居然坚持了下来。他合上提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一种混合着疲惫和充实的复杂情绪。虽然不可能一个清晨就掌握所有内容,但至少,计划的第一部分已经扎实地迈出了第一步。

他收拾好书包,站起身,感觉双腿有些发麻。走出亭子,重回阳光之下,世界依旧喧嚣,但他的内心却比来时平静了许多。青龙古庙的晨光,见证了一个普通卫校学子为未来奋斗的平凡一刻,也见证了一段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关于“背诵”的传承。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双头尖计划”的硬仗还在后面。但有了这个充实的早晨作为基石,他对接下来的九天,似乎多了几分信心。

他迈开步子,向学校教学楼走去,他准备在课堂里整理各种数值和默写专业名词。

学医的专业名词和各种的数值可真多呀!对于詹晓阳来说,这个在古庙亭子里用背诵迎来的清晨,无疑为这场艰难的战役,吹响了第一个坚实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