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新沂,我继续往南。汽车沿着国道一路行驶,越过连绵的田野,越过徐州城区的边缘。天气愈发暖和,空气里开始有了湿润的青草气息。公路旁的杨树笔直往天上伸着枝条,像一排排肃静的守望者。
在徐州南面,紧挨着铜山区的,是丰县。它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北部——一座历史深、土地肥、气候稳的县城。很多人对丰县的第一印象是葡萄,但当车驶进这里,我才发现,这地方的气息远比想象中更沉实,也更朴素。
正午时分,大巴停靠在丰县汽车站。太阳斜照在站前的广场,地面被照得泛出一层细白的光。周围不似大城市那般嘈杂,行人三三两两,节奏缓慢。
我背上包,沿着人民路往城中心走,路两边全是银杏树。树干粗壮,叶子已渐转深绿,风一吹,枝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街道宽敞干净,偶有骑电动车的人迎面而来,速度不急不缓。
走了没多远,就到了老城区。丰县的老城街巷保存得较完整,砖墙、灰瓦、木窗,透着浓浓的年代感。有些老商铺的门头上还能看到褪色的老字牌,比如“永昌布店”“振兴修表”,经历风雨却倔强地立着。
——
午饭我是在鼓楼街的一个面馆解决的。
面馆不大,只有七八张桌子,却挤满了人。老板是个五十岁出头的男人,声音粗,却热情。
“来一碗啥?”
我看了眼菜单:“来一碗羊肉汤面吧。”
老板嘴角一咧:“咱丰县的羊肉汤全国有名,你喝了准忘不了。”
片刻后,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端上来。汤色乳白,香气扑面,淡淡的料酒味和浓厚的羊肉香混在一起。我先喝了一口汤,鲜得不带腥,滋味厚却不腻。羊肉切得薄,入口即散,面条筋道爽滑。
坐我旁边的是个本地老人,吃着吃着,主动跟我说话:“你外地的吧?”
我点头。
他笑了:“丰县呀,地不大,故事不少。你去我们大沙河那边看看,那是咱这儿的宝地。”
我问:“宝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