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想到陈恪竟然真的知道哥白尼,而且似乎还对其理论有所评价?
陈恪不待他反应,继续缓缓说道:“至于数理之道,乃格物之基石,穷究天地之理,岂能轻忽?我中华自古便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推演勾股,测量天地。然学问之道,贵在融会贯通,明体达用,非止于纸上谈兵耳。”
他语气淡然,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底气,让理查德一时摸不清深浅。
忽然,陈恪像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对理查德道:“理查德先生对欧罗巴学界如此推崇,想必与各地学会、学院亦有联系?”
理查德连忙点头:“是的,陈。我在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地,与一些大学的教授、乃至罗马的某些修士都有书信往来。他们对东方的物产和哲学也很感兴趣。”
“甚好。”陈恪起身,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上好的宣纸,研墨润笔。
理查德好奇地凑过去观看。
只见陈恪沉吟片刻,提笔蘸饱了浓墨,竟以极其流畅的笔触,写下了一串串他完全看不懂的符号与公式!其中有简单的拉丁字母,有奇怪的运算符号,结构简洁,却透着一种奇异的、严谨的美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F = m * a ....
陈恪一边写,一边用平静的语气解释,仿佛在说一件寻常小事:“此乃我中华格物院中,几位不世出的隐逸大才,近日推演天地至理,所悟得的几点浅见。
这一条,言说物体动变之力,与其质量、加速之度相关;这一条,阐述万物之间,皆存相互吸引之力,其大小与二者质量相乘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或可解释星辰运转、潮汐涨落之由;这一条,则关乎运动之物所蕴之能量……”
他所写的,正是牛顿力学核心公式的雏形!
虽然极其简略,但其蕴含的思想,已然超越了整个时代!
理查德看得目瞪口呆!
他虽然不完全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但那种用简洁数学语言描述物理规律的形式,与他曾在欧洲一些顶尖学者手稿中见过的推演方式,有着惊人的神似!
更让他震惊的是陈恪随后的话:“至于地圆之说,乃至地动之说,我中华先贤早有论述,汉时张衡造浑天仪,已暗合其理。然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万物之所以被束缚于大地,星辰之所以循轨而行,皆因这‘万有引力’之故。天地如鸡子,地如蛋黄,悬于其间,绕日而转,皆赖此力维系平衡。”
陈恪放下笔,将那张写满公式的宣纸轻轻吹干,递给已然石化的理查德。
“理查德先生,烦请你将此页手书,寄予欧罗巴你相熟的最具权威的物理学会或学院。”陈恪语气轻松,仿佛只是托人带一封家常书信,“便说是远东之地,有学者偶得之,供其参详切磋。或许,能对他们有所启发,亦未可知。”
理查德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张纸,仿佛捧着千斤重担。
他抬头看着陈恪,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困惑,以及一丝被彻底颠覆认知的茫然。
陈恪看着他这副模样,微微一笑,悠然道:“我中华地大物博,人才辈出,有皓首穷经于典籍者,亦有格物致知于自然者。学问如海,岂可因未见全貌,便妄断深浅?”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理查德一眼,“便如那井中之蛙,虽自以为天地尽在方寸之间,又怎知井外另有乾坤浩渺?”
井底之蛙的故事,理查德自然是懂的。
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陈恪这话,分明是在点他刚才那隐隐的优越感!
若是别人说这话,理查德或许会嗤之以鼻。
但眼前这位靖海伯,他亲眼见证了他是如何在一片荒滩上建立起这座不可思议的“未来之城”,如何运作着那精妙绝伦的“交易所”,如何拥有着远超常人的见识和魄力……他拿出的东西,由不得他不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