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公示栏

这个帝国已经背负了太多沉重的枷锁,他绝不允许在自己亲手开辟的这片新土上,再催生出新的、足以扼杀一切生机的阴影。

好在,这是一个规则尚未完全板结的时代,一个百废待兴、一切皆有可能的窗口期。

操作的空间,远比在那些积弊深重的老城要大得多。

沉思良久,一个清晰的念头,如同暗夜中的灯塔,逐渐在他脑海中亮起——公开与透明。

既然信息不对称是豪商巨贾赖以盘剥中小商户的利器,那么,就打破这层黑幕,让阳光照进来。

他想到了市舶司每日记录的、堆积如山的船舶出入、货物装卸清单。

那些枯燥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最真实的供需脉搏。为何不能将这些数据加以整理,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公之于众?

一个“市舶司官定参考价公示栏”的构想,渐渐成型。

翌日,知府签押房内。

陈恪召来了市舶司提举周大人,以及户房、工房几位核心书吏。

他没有绕弯子,直接铺开一张素笺,用沉稳的语调阐述了他的想法:

“自即日起,于市舶司衙门外、各主要市集口,设立官定公示木牌。由市舶司牵头,户房协理,每日根据前一日港口货物吞吐总量、主要品类库存变化、以及已知的近期到港船期,核算并公布一批大宗货物的‘参考价’。”

他目光扫过几位面露疑惑的下属,详细解释道:“此参考价,非强制定价,更非与民争利。其目的有二:一曰‘示警’,二曰‘指路’。”

“示警者,譬如苏木、胡椒,若连日来港货积压,库房充盈,而采买不旺,则参考价应适当下调,并标注‘存量充裕,价格看跌’。此举是告诉那些还想囤积居奇或盲目进货的商人,市场已然饱和,风险自担。”

“指路者,反之,若某种货物,如松江棉布、江西瓷器,近日出货顺畅,库存锐减,而后续货源补充不及,则参考价可酌情标平或略升,并注明‘需求旺盛,货源趋紧’。这便是给那些有存货或能组织生产的小商户信号,他们的货品有市场,不必急于低价抛售,甚至可待价而沽。”

陈恪顿了顿,语气加重:“关键就在于这‘供’、‘需’、‘余’、‘缺’四字的动态标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市场的‘天气’,尽可能清晰地预报给每一个参与者,尤其是那些消息闭塞、无力四处打探的小本经营者。”

周提举沉吟片刻,提出了疑虑:“府尊大人高见,此策若能施行,确能惠及小民。只是……这数据核算,频次如此之高,恐需增加不少人手。且,这参考价若与市价出入过大,或恐引来非议,甚至……被某些奸商利用,反成扰市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