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子!”嘉靖帝心中暗赞,“进退有据,刚柔并济!先以雷霆之势破局,再以谦卑之态收场。既达到了目的,又保全了朕的颜面。这份心机手段,这份对帝王心思的揣摩……当真是……有趣!”
他瞬间看穿了陈恪的把戏,却也认可了这份“识趣”。
陈恪的“认错”,给了他最需要的台阶和最体面的收场方式。
代价无非是嘉靖帝心中那一闪而逝的不快,以及可能留下的一丝芥蒂。
但陈恪相信,以嘉靖帝的精明和务实,他绝对能理解自己此举的初衷和必要性。
为了九边稳固,为了军心振奋,牺牲一个杨顺,扳掉严嵩一条臂膀,对嘉靖而言,利远大于弊!
果然,嘉靖帝脸上那丝冰寒彻底褪去,他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平淡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陈卿忧国之心,朕深知。然,御前失仪,妄言生死,确属不当。念你伤体未愈,心忧社稷,此番……便不追究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最后落在面如死灰的严嵩身上,声音陡然转冷,如同金铁交击:
“至于杨顺!身负守土之责,御敌无方,致使虏寇长驱直入,京畿畿涂炭!更兼谎报军情,欺君罔上!其罪昭昭,罄竹难书!不杀,不足以正国法!不杀,不足以慰忠魂!不杀,不足以安军心民心!”
“传旨!宣大总督杨顺,即刻革职拿问!抄没家产!三司会审,依律定罪!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严查其渎职纵敌、欺君罔上之罪!证据确凿者,明年秋后——问斩!其家眷,男丁流放三千里,女眷没入教坊司!不得宽宥!”
“另,宣大总督一职,着兵部、吏部,速议贤能接任!务求老成持重,忠勇干练之人,以固北疆!”
“臣等遵旨!”阶下群臣齐声应诺,声音在精舍内回荡。
严嵩身体猛地一晃,若非身旁内侍眼疾手快扶住,几乎要瘫倒在地。
他脸色灰败,眼中最后一丝光芒彻底熄灭。
杨顺完了!严党在北疆最重要的一颗棋子,被陈恪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硬生生拔掉了!
徐阶低垂的眼帘下,闪过一丝狂喜与更深的忌惮。
陈恪此子,已成气候!连严嵩都敢硬撼,且能全身而退!日后,必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张溶、高拱等人则暗暗松了口气,看向陈恪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敬意。此子,真乃国士也!
陈恪再次深深叩首,声音带着一丝“感激涕零”的颤抖:“陛下圣明!臣……代九边将士,代京畿黎庶,叩谢陛下天恩!”
尘埃落定。
精舍内的硝烟散去,唯余沉水香袅袅。
嘉靖帝的目光落在陈恪低伏的身影上,那深潭般的眸子里,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欣赏,有忌惮,有掌控一切的满足,也有一丝被“算计”后的微妙不快。
他倒要看看,这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未来还能搅动多大的风云?他更想知道,陈恪今日如此硬撼严嵩,几乎撕破脸皮,未来又将如何应对严党的疯狂反扑?
他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都退下吧。陈卿,你也回去好生将养。”
“臣等告退!”
陈恪缓缓起身,随着人流退出精舍。
走出殿门,初冬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他深吸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松弛,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般的疲惫与劫后余生的虚脱。
杨顺伏诛,严嵩断臂。
代价,是帝王心中可能埋下的一根刺。
但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为了石镇岳,为了密云城下三千忠魂,为了京畿百万黎庶,也为了……他心中那个,或许永远无法抵达,却必须奋力挣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