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先用这批增加的粮食,配合上面的政策,尽快把之前那些征购过多的粮食,能返还给群众的,尽快返还回去!先稳住最基本的民生!”
胡力也不知道此时家里具体的粮食缺口到底有多大,他之前的估算显然出现了偏差。
现在,他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尽可能多地往回送!
用绝对的数量,去填补可能存在的窟窿,为家里的纠偏提供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电话那头的张德辉明显被胡力这“翻一倍”的决定震了一下,他太清楚胡力提供的粮食总量有多庞大了,现在还要翻一倍…那是一个足以扭转多个区域局面的天文数字!
他深知这背后胡力需要调动多么庞大的资源承担多大的压力。
沉默了片刻,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和无比的郑重。
“小力…我…我代表…唉,多的不说了!你的心意,家里收到了!”
“我这边会立刻向上请示,优先用这批粮食,配合政策,开展返还和救济工作!一定会把粮食送到最需要的老百姓手里!”
结束了和张德辉的通话,胡力缓缓将话筒放回座机,身体仿佛被抽空了力气般,向后深深陷入宽大的皮质椅背中。
他抬起手,用力地搓了搓有些僵硬的脸颊,仿佛想驱散那挥之不去的疲惫和无力感。
随后,他习惯性地又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任由尼古丁在肺里转了一圈,才缓缓吐出灰白色的烟雾。
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
到目前为止,他对家里的各项支持,虽然力度巨大,但始终是断断续续的、有选择性的。
他提供粮食、药品、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但却从没有尝试过输出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或者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性工业扶持。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走向。
他知道几年之后,家里会迎来一个影响深远、席卷全国的“急刹车”。
在那场风暴来临之前,在那件事彻底结束之前,他不可能,也绝不愿意进行全面、毫无保留的支持。
他不想看到自己耗费心血、超越时代送回去的宝贵技术、设备、甚至是理念和人才,在那场不可控的风暴中被无情地砸毁、批判、湮灭。
那不仅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他以及无数人努力和期望的亵渎。
这种“先知”带来的审慎,或者说是一种基于历史教训的“冷酷”,时常让他陷入一种矛盾之中。
他渴望家里强盛,同胞安康,但他又不得不权衡利弊,在关键时刻选择“保守”。
“唉…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自己走啊。”
“我能做的不多,就是在你们最饿的时候,送上一口饭,在最冷的时候,添上一件衣。”
“希望…能帮你们熬过去吧。”
胡力掐灭了烟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飞碟带来的喜悦已经被现实的沉重所覆盖,但他肩上的担子,却感觉更加清晰了。
他拿起内线电话,开始下达一系列指令,调集药品,协调粮食运输,以及保暖衣物…新的任务,已经摆在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