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又去应聘一个管理岗位,对方要求有稳定的职业经历,可他因企业破产,履历上出现了一段空白期,又被拒绝。
他试图解释:“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学习提升自己,研究行业动态,对市场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我参加了线上的管理课程,还考取了相关证书,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我系统学习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模拟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但面试官依旧摇头:“规则如此,我们需要稳定可靠的员工。履历上的空白期让我们无法判断你这段时间的状态和能力提升情况,不能冒险录用你。空白期可能意味着职业发展的停滞或者存在难以言说的问题,公司承担不起用人失误的风险。”
为了维持生计,他决定去送外卖。当他注册成为骑手后,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当初制定的规则是多么不合理。配送时间太紧,经常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就面临超时罚款。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订单,地址在一个偏远的村子,导航不准确,他在村里绕了好久才找到客户家,结果订单超时了,被罚款50元。他一天辛苦跑下来,赚的钱还不够交罚款。而且为了赶时间,他每天都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出什么差错。
这时,他遇到了一位老骑手,忍不住抱怨:“这配送时间根本不合理,这么短时间怎么可能送到,这不是逼人违规嘛。”
老骑手叹口气说:“是啊,你现在知道这规则的苦处了吧。以前我就因为超时罚款,一个月白干了好几天。有的路段经常堵车,可配送时间又不调整,我们只能冒险抄近道,太危险了。上次我为了赶时间,在一个路口闯红灯,差点被车撞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那次事故后,我躺了半个月,不仅没收入,还花了一大笔医药费,家里生活都成问题了。”
富二代想起自己曾经制定规则时的傲慢,心中一阵刺痛。
他又去商家取餐,商家老板一脸无奈地说:“你们平台抽成太高了,本来利润就薄,现在都快赚不到钱了。我这店小,不像那些大品牌能扛得住,再这样下去,真干不下去了。我都打算把店面转让了,这生意没法做。我已经找了好几个接手的人,但因为抽成高,都不愿意接。”
富二代无言以对,曾经他制定抽成规则时,完全没考虑过这些小商家的生存困境。
一次,他看到平台上有个新的惩罚规则,只要客户给了差评,骑手不仅要扣钱,还会被限制接单一周。他急忙向平台客服申诉:“这个差评是客户误会了,我明明按时送到了,只是客户当时心情不好就给了差评,这对我太不公平了。我按时送达,还提前电话沟通确认,客户却因为自己心情原因给我差评,这规则不合理,不能因为客户的随意评价就断了我的生计。”
客服冷冰冰地回复:“规则就是这么定的,我们只按规则办事,无法更改。客户的评价我们都会如实记录,不会去核实具体情况。你要是对规则有意见,可以选择不接单。公司制定规则是为了保障平台的整体运营秩序,不可能因为个别骑手的情况而改变。”
他愤怒地说:“这规则太不合理了,就因为客户的无端差评,我一周都不能接单,这让我怎么生活?一周不接单,我房租都交不起了,家里人还等着我挣钱养家呢。”
客服依旧冷漠:“那也没办法,这是公司的规定,所有骑手都得遵守。你可以在被限制接单期间反思自己的服务,争取之后避免类似情况。”
这一刻,他彻底明白了那些被他用规则拒之门外的人,以及被他不合理规则压榨的骑手和商家的心情。
这时,他才想起自己曾经如此苛刻地要求员工,心中满是懊悔。曾经的他,站在权力与财富的制高点,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制定规则,却从未考虑过这些规则对求职者、骑手、商家意味着什么。如今,角色互换,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规则的利刃可以如此锋利,割破了他所有的骄傲与幻想。
为何制定规则的人会不懂规则?其一,信息不对称是关键因素。制定者居于高位,信息经层层传递到达他们手中时,已被筛选、过滤,失去了原始的丰富性与真实性。基层执行者与普通民众的实际反馈难以完整、准确地传达。
其二,权力的距离感使制定者脱离实际。一旦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便容易陷入一种“规则万能”的思维定式,认为凭借理性设计就能构建完美秩序,却忽视了规则在复杂现实面前的局限性。
要改变这一现状,制定规则者需深入基层,亲身体验规则实施的场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社区座谈等方式,广泛收集民众意见。
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引入多领域专家、一线从业者与普通民众代表共同参与,打破信息壁垒,填补认知盲区。如此,制定出的规则方能贴近现实,真正发挥维护公平、促进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