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的媳妇回娘家勤快了些,他们便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什么“肯定是和婆家闹别扭了呀,不然哪能老往娘家跑”,全然不顾事实真相,仅凭自己的臆想就编排着别人的生活,让当事人无端承受着那些闲言碎语带来的压力,正如那句“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所说,这些流言蜚语就像无形的利刃,伤人于无形之中。
更有甚者,当村里来了个外来户,想要在这里安稳生活,勤劳地开垦土地、经营生计时,这群人却抱团起来欺负人。
看到人家的庄稼长得好,心里就不平衡,便凑在一起嘀咕着怎么去使坏,今天偷偷去踩坏几株苗,明天又故意把人家灌溉用的水管弄破,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仗着自己人多,觉得别人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那外来户势单力薄,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些委屈,即便去理论,也往往被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怼回来,根本没有讲理的地方,就像一群仗势欺人的“乌合之众”,以群体的力量去打压一个想要好好生活的人,尽显人性中的丑恶。
在校园的青春时光里,洒满阳光的教室里,常常有着这样鲜明的对比。课堂上,当老师抛出一道颇具难度的数学题时,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交头接耳的嗡嗡声,大家都在互相讨论,试图从彼此那里找到解题思路,可大多只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的想法走。
而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他们宛如独行的猛兽,选择静下心来,凭借自己平日里扎实积累的知识,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去独立思考、钻研题目。
恰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在面对学习的难题时,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独自攻克,最终成功解出答案,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那是他们在知识的探索之路上凭借自身努力收获的成果。
课后,别的同学三五成群地奔向操场玩耍,或者聚在一起聊些娱乐八卦,可总有一些同学,如同那独自前行的勇者,背着书包走向图书馆。
在那安静的角落里,他们一本接一本地翻阅着各类书籍,文学名着、科普读物、历史典籍等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独处中实现自我成长,不依赖群体的喧闹,而是在宁静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力量源泉。
每当学校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时,许多同学都争着组队参加,觉得人多力量大,可总有那么些特立独行的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独自报名。
面对旁人的劝说,他们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相信自己的能力,凭借着日积月累的实力和冷静的头脑,在比赛场上一路过关斩将。
他们不惧独自面对众多强劲的对手,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于独自应对挑战的过程,最终站在领奖台上,那熠熠生辉的奖杯,便是对他们独行探索、不懈努力的最好见证,也彰显出他们如猛兽般的独立与自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类同学,他们就像那结队的牲畜一样,总是害怕脱离群体。
上课的时候,他们很少主动思考问题,别人说什么答案,他们就跟着附和什么答案,根本不管对错与否,只想着不要显得和大家不一样,可谓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群体的声音中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课间休息,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加入同学们的聊天圈子,别人玩什么游戏,他们就跟着玩什么游戏,哪怕心里觉得无聊,也不敢提出换个玩法,生怕别人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带着他们一起玩了,如同“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所描述的那般,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主动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到了选择兴趣小组的时候,他们看着身边大多数同学都选了某个组,自己也毫不犹豫地跟着选了,可实际上对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觉得大家都选了,自己不选的话会很孤单,在盲目跟从中,逐渐忘却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和特长,成绩也一直平平无奇,在校园生活中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只能跟着群体的脚步茫然前行。
步入职场这个更为复杂的大舞台后,这样的对比依旧清晰可见,且更加深刻地映射出人性的种种特点,诸多名言也愈发凸显其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