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婆则在一旁假惺惺地抹着那根本就不存在的眼泪,嘴里还念叨着:“都说养儿防老,可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养儿啃老啊!”
年幼的孙女被吓得躲在棺材旁发抖,却无人顾得上安慰。
争吵声中,三叔突然掀翻了供桌,水果糕点滚落在地,摔碎的瓷盘割破了孝子的脚踝,血珠滴在"奠"字白纸上,晕开刺目的红。
真正陷入悲恸的,永远是那些与逝者朝夕相伴的至亲。女儿蜷缩在灵堂角落整理遗物,摸着父亲补了又补的中山装哽咽:“”您总说等天气暖和了去钓鱼……“
”儿子对着遗像喃喃自语:"爸,他们都在争钱,没人记得您最爱吃您孙儿包的饺子……”
守夜的深夜,儿媳望着满桌未动的饭菜突然崩溃:"爸生前最疼这些晚辈,现在他们连碗热饭都不愿为他守!”
更心寒的是,当孝子红着眼眶恳请亲戚帮忙抬棺时,堂兄却伸出手:"帮可以,先把我那份帛金结了。”寒风裹着这句话钻进耳朵,比棺木还要冰冷。
白发苍苍的老邻居颤巍巍递来热粥,却被二伯一把推开:"别假惺惺的,我们家的事轮不到你一个外人管!”
老邻居捧着洒出的粥站在门口,浑浊的眼睛看着屋内撕打的亲人,最终默默转身,佝偻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更令人心寒的是,丧礼竟成了某些人攀附关系的社交场。穿西装的王总握着孝子的手不放:"张总,节哀顺变,下周招标的事还要多麻烦你!”
初中同学举着手机凑过来:"咱们合张影吧,发个朋友圈追忆下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