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突发疾病,挣扎着拨打急救电话却无人接听,直到邻居闻到异味才被送往医院。
小镇青年寒窗苦读考上名校,却因家庭突发变故不得不辍学打工,看着录取通知书在潮湿的墙角渐渐发霉。
当小餐馆老板看着暴雨冲垮的店面欲哭无泪,还要面对房东"租金照付"的催促;当网约车司机被平台规则压榨到深夜仍不敢收车,却因一个差评被扣掉三天收入,生活的重锤一次次将人砸向尘埃。
更令人窒息的,是那些难以言说的精神折磨。社交平台上,一句无心之言可能招来铺天盖地的网暴,恶意评论如潮水般淹没生活,甚至有人扒出家人信息进行骚扰。
相亲市场里,物质条件被明码标价,感情沦为利益交换的筹码,有人被要求"婚前房产加名",有人因学历不高被当众羞辱。
求学路上,寒窗苦读的成果可能被他人剽窃,申诉无门时还要面对"小题大做"的指责,导师一句"年轻人要学会吃亏"让所有努力化为泡影。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面对邻里的闲言碎语、亲戚的攀比嘲讽:年轻人的理想被长辈斥为"不务正业",坚持原则的人被群体视为"异类",抑郁症患者被劝"别矫情",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校被起侮辱性绰号。
精神的凌迟往往比肉体的痛苦更难愈合,当你鼓起勇气表达自我,却换来"太天真"的评价;当你渴望温暖,却只得到冷漠的回应。
但破局的钥匙,始终握在自己手中。被窃取成果的人,将经验写成行业白皮书,开设线上课程帮助更多职场新人避坑,成为领域内的权威顾问;养殖场倒闭的创业者,转型做畜牧技术培训,用失败换来的教训帮助更多人规避风险,还建立了养殖互助社群;被裁员的中年人,捡起年轻时的摄影爱好,用镜头记录城市的烟火气,作品被收录进城市文化展览,意外获得商业合作。
有人在被网暴后,将恶意评论转化为创作灵感,出版反网络暴力的书籍;有人在相亲受挫后,创立情感咨询平台,帮助更多人摆脱功利化的婚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