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联合演习(下)
烈日当空,将鹰嘴崖的岩石晒得滚烫。红方第三排的阵地上,除了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和风吹过灌木的沙沙声,一片死寂。但在这寂静之下,是几十双高度戒备的眼睛和紧绷的神经。
“排长,蓝军动了!”趴在主峰反斜面观察位的李文斌,压低声音通过临时架设的电话线汇报,“正面,大约一个排的兵力,呈散兵线展开,后面有机枪阵地正在架设。左侧树林边缘,发现有小股人员活动迹象。”
邓枫蹲在作为排指挥所的一个半掩蔽工事里,面前摊着那张他亲手绘制的地形草图。他神色平静,对着电话筒沉声道:“收到。观察组继续监视,记录敌军主要火力点位置。正面阵地,没有命令不准开火,放近到五十米内。二班,盯死树林,确认敌军迂回兵力规模。三班,河床方向加强警戒。”
他的命令清晰而冷静,通过简陋的电话线和传令兵,迅速传递到阵地的每个角落。
很快,蓝军的试探性进攻开始了。正面的散兵线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小心翼翼地向主峰推进。胡宗南的战术意图很明显,利用正面压力吸引红军注意力和火力,为侧翼的致命一击创造机会。
然而,红军的阵地上依旧一片沉默。只有岩石和工事在烈日下反射着光,仿佛空无一人。这种沉默带给进攻方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蓝军士兵推进到距离主峰前沿阵地约七八十米时,邓枫终于下令:“正面阵地,步枪手,精准射击,打掉敌军军官和机枪手!掷弹筒,瞄准敌军后方机枪阵地,三发急促射!”
刹那间,沉默的鹰嘴崖苏醒了!稀疏但极其精准的步枪子弹从坚固的工事射孔中飞出,冲在最前面的几名蓝军“军官”和机枪手身上立刻冒起了代表“阵亡”的彩烟。同时,几发训练用的掷弹筒炮弹(装有石灰粉)也在蓝军机枪阵地附近炸开,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有效地压制了其火力。
蓝军的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在付出一定代价后,仓促退却。
“排长,树林方向,确认敌军约一个班的兵力,正试图利用林木掩护向我侧翼渗透!”二班长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紧张。
“放他们进来一点。”邓枫目光锐利,“按预定方案,等他们进入二班和罗副排长控制的那条雨裂沟的交叉火力范围再打!三班,注意河床方向,防备这是声东击西!”
他的判断极其准确。试图迂回的蓝军那个班,刚刚深入杂木林不久,就一头撞上了罗友胜亲自指挥的、隐藏在雨裂沟里的侧射火力点,以及二班在林缘布置的正面阻击。交叉火力瞬间覆盖了狭窄的区域,迂回班组几乎全军覆没。
连续两次受挫,让胡宗南意识到邓枫的防御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啃动。他调整了策略,不再分散兵力,而是集中了连主力,辅以迫击炮和重机枪的强力支援,准备对鹰嘴崖主峰发动一次决定性的强攻。
“轰!轰!”迫击炮的训练弹(内部填充染色剂)开始落在红军的阵地上,虽然威力远逊实弹,但爆炸掀起的尘土和四溅的染色剂,依然营造出了逼真的战场效果。重机枪的哒哒声如同爆豆般响起,压制着红军阵地的火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