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恢复了宁静。黛玉却再也无法静心看书。 她站起身,走到廊下。 春风拂面,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梅花的冷香。 院中,积雪融化后的水珠,正顺着竹叶的尖端,一滴一滴,晶莹剔透地坠落,在青石板上溅开细小的水花。
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的感觉,在她心中升腾。她不再是那个困于方寸之地、伤春悲秋的孤女,她的世界,已然延伸到了京郊的桑园,延伸到了即将开设的铺面。 那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感。
午后,孙妙仪前来上课,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先生,您可知晓?下月十五,宫中要举办‘百花宴’,据说不仅邀请宗室勋贵,还会邀请一些素有才名的闺秀入宫献艺呢!”孙妙仪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我母亲说,以先生的才名,说不定也会在受邀之列!”
百花宴?入宫?
黛玉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险些滴落。 她缓缓放下笔,用帕子轻轻擦拭着指尖,神色平静无波。 “是么?”她只淡淡应了这么一句,听不出喜怒。
入宫献艺,对许多闺秀而言,或许是梦寐以求的荣耀,是攀龙附凤的阶梯。但对她林黛玉而言,那金碧辉煌的牢笼,那步步惊心的所在,早已不是她心之所向。她的天地,已然不同。
她抬起头,看着孙妙仪青春洋溢的脸庞,微微一笑: “妙仪,若你得此机会,当如何?”
孙妙仪愣了一下,随即认真想了想,答道:“若能入宫,自然要谨言慎行,展现才学,不辱家门。但……若能选择,我倒是更愿像先生这般,凭自己的本事,织出这般美丽的绸缎,开一间雅致的铺子,自在度日。”
黛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笑意。 这孩子,倒是颇有慧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自在度日……”她轻声重复着,目光悠远,“是啊,这才是最难得的。”
送走孙妙仪,宫中“百花宴”的消息,如同投入心湖的一粒小石子,漾开一圈涟漪,便很快恢复了平静。黛玉并未将此放在心上,依旧按部就班地过着她的日子——课徒、理账、筹划铺面之事。
然而,数日之后,一封来自宫中的、用明黄绶带系着的正式请柬,还是被内侍恭恭敬敬地送到了竹影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