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问题。比如,通信在战斗白热化阶段,有时不够顺畅;个别部队在追击残敌时,队形有些散乱;对缴获的技术装备,特别是那些电台,一开始保护意识不够,差点在搬运中损坏。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在关键时刻,就可能要命,或者让我们白白损失宝贵的资源,”
台下的人们纷纷点头,陷入沉思。
张百川接着说道:“复盘过去,是为了应对将来。土桥一次丢了一个旅团,绝不会善罢甘休。大家讨论一下,接下来,鬼子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会场顿时活跃起来。
钟伟首先嚷道:“还能咋样?肯定是调集更多兵力,来找咱们报仇呗,说不定又是几路合围的老套路,”
吴可华比较谨慎:“土桥一次吃了这么大亏,可能会更狡猾。除了军事进攻,估计经济封锁、特务渗透都会加强。”
王坤补充道:“会不会从其他战场调兵?比如华北方面军直接增援?”
许友来自胶东,关注点不同:“我们胶东那边,最近鬼子沿海的巡逻也加强了,还听说有船从东北运兵过来。会不会想从海上找麻烦?”
梁初负责破袭交通线,提供的信息更具体:“津浦线上的鬼子最近调动频繁,而且护路队的兵力明显增强了,还配了装甲车。看样子是想确保交通线万无一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张百川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最后总结道:“同志们分析得都有道理。土桥一次接下来的报复,规模肯定会更大,手段也会更狠辣。可能的地面进攻,几路合围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海上封锁、经济困死、特务破坏,这些软刀子也不会少。甚至,不排除华北方面军直接抽调兵力介入的可能。”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指挥员:“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各部队返回后,要抓紧时间消化战果,整训部队。新成立的炮兵团要尽快形成战斗力。兵工厂的建设要加速。根据地的巩固和群众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我们要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把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把我们的刀磨得更快,准备迎接更艰苦、更残酷的斗争,”
“淬火班”在紧张而充实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指挥员们围绕着沙盘和地图,深入研究着各种可能的敌情和应对方案。一种紧迫感在每一个学员心中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