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反制手段

在鲁南山区,第四旅旅长吴可华召集了手下的营连长们。

“都听好了,司令员有令,鬼子放狗来咬,咱们不能光跑,还得学会下套子,”吴可华指着地图:“各连排活动范围不变,但相邻单位要约定好联络信号和支援路线。碰到鬼子的快速队,先判断情况,能甩掉就甩,甩不掉就往预设的伏击区域引,咱们在山里转了这么久,哪里好埋伏,心里都有数吧?”

一个连长皱着眉头:“旅长,鬼子有马,跑得快,我们靠两条腿,有时候甩不掉啊,”

吴可华眼睛一瞪:“甩不掉就利用地形,钻山沟,穿林子,过河拆桥,咱们是山里人,还怕他骑兵?另外,各连把枪法好的、跑得快的战士组织起来,成立‘反追击小组’,配备缴获的歪把子机枪和足够的弹药,专门负责断后和侧击,记住,不要贪心,打几下就撤,目的是迟滞敌人,掩护主力转移,”

“是,”

在鲁中第二旅的驻训地,旅长钟伟的嗓门更大:“都给我打起精神,鬼子不是想跟我们玩快的吗?咱们就跟他比比谁更滑溜,各营连以班排为单位,加强野外生存和机动训练,地图要看熟,哪个山包有几条路,哪个村子有几口井,都要门清,碰到鬼子追,别慌,把他往咱们的‘硬钉子’附近引,”

副旅长王山笑道:“老钟,咱们旅是预备队,‘硬钉子’多的是,”

钟伟一挥手:“对,告诉各团,掌握好机动兵力,哪个连队把鬼子引过来了,附近的部队要主动接应,瞅准机会,狠狠揍他狗日的,咱们二旅装备好,不能光挨打不还手,但要记住司令员的嘱咐,不打无把握之仗,咬一口就得迅速脱离,”

新的战术很快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

几天后,在沂蒙山北麓,第一旅的一个工作队在一个村庄宣传时,被一支五十多人的鬼子骑兵快速队盯上。工作队长没有慌乱,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带领战士们向附近一个叫做“小迷沟”的复杂山地撤退。

鬼子骑兵仗着速度紧追不舍。工作队长按照预案,派出了“反追击小组”占据侧翼高地,用精准的冷枪和偶尔的机枪点射,不断骚扰鬼子,延缓其速度。同时,工作队主力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沟壑间穿梭,始终与鬼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鬼子队长被激怒了,不顾地形复杂,命令部队下马徒步追击,结果被引入了“小迷沟”深处。早已接到消息赶来的第一旅一个精锐排,在沟口设下了埋伏。当疲惫不堪的鬼子追兵进入伏击圈时,迎头遭到了密集的火力打击,死伤十余人,仓皇撤退。工作队和群众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