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巡天蓝图惊世出 聚贤破局克万难

见到李院士时,老人正趴在堆满图纸的书桌上,对着一个无人机模型喃喃自语。听闻“巡天者”的构想,老人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一把抓住苏念的手:“丫头,你这话可是当真?临近空间无人机,这是我一辈子的梦想啊!只要能让我参与,我吃住都在实验室,啥条件都没有!”

找到陈默时,他正被一群投资方围在中间,为自己的太阳能项目融资碰壁。苏念直接抛出“高空太阳能-电能转换系统”的难题,陈默当场眼睛就直了,二话不说收拾行李,跟着苏念就走:“别的我不管,只要能让我攻克这个技术,让我干啥都行。”

而周涛,则是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找到的。当时他正用一堆废旧零件组装机器人,苏念说明来意后,他头也不抬地扔出一个难题:“要我加入可以,三天之内,你要是能让我手里这台机器人完成复杂的避障任务,我就跟你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念二话不说,当场调用“寰宇图谱”,现场编写控制程序,不到两天就完美解决了问题。周涛看着灵活避障的机器人,愣了半天,随即一拍大腿:“服了!你这脑子比我的程序还好用,我跟你干了!”

“人心齐,泰山移”,各路英才齐聚保密基地,“巡天者”项目部正式成立。虽然团队里的专家们性格各异,时常为了技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但在共同的目标面前,所有人都卯足了劲。

李院士带领气动团队,日夜钻研,对“巡天者”的气动布局进行了上百次优化,甚至不惜熬夜制作模型,在风洞里反复测试;周涛主导控制系统研发,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醒来继续奋战,他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搞技术没有捷径可走。”

而最关键的能源问题,却让陈默陷入了困境。临近空间的太阳能强度虽然高,但昼夜温差极大,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低,还容易被低温损坏。陈默带领团队连续攻关了一个月,试验了上百种方案,始终没有突破。

“难道真的没办法了?”陈默看着一次次失败的数据,忍不住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眼底满是挫败。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吃不喝,对着一堆太阳能电池板发呆。

苏念得知情况后,没有打扰他,而是将“寰宇图谱”中关于能源转换的相关推演数据整理出来,悄悄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能提供思路,但真正的突破,还得靠他自己。”

陈默看到数据的瞬间,如同醍醐灌顶。他盯着图谱推演的新型光电转换材料结构,突然一拍脑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可以采用分层结构,上层聚光,中层转换,下层保温,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抵御低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陈默立刻带领团队调整方案,重新设计电池板结构。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高空太阳能-电能转换系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测试数据显示,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5%,是传统电池板的两倍多,而且能在零下六十度的低温环境下稳定工作。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陈默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身边的同事又蹦又跳。消息传到整个项目部,所有人都为之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