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星海谜局谋防御 图谱惊现自主魂

昆仑绝密基地的实验室里,荧光灯管的嗡鸣在寂静中格外刺耳。苏念盯着屏幕上碎片化的 “星海” 资料,指尖在键盘上悬停良久,终究没能敲下一个指令 —— 三天了,从南极科考站的卫星图像到国际太空探索公司的股权结构,所有线索都像被浓雾笼罩,要么指向空壳公司,要么卡在未解密的军方档案,连 “寰宇图谱” 的深度挖掘功能,都只跳出 “数据权限不足” 的红色提示。

“念姐,该休息了,你都熬了两个通宵了。” 李明端着一杯热咖啡走进来,杯壁上的水珠滴落在控制台,晕开一小片深色痕迹,“项目组刚才又发消息,问咱们啥时候确定最终研发方案 —— 王教授他们觉得,应该先推进‘巡天者’的基础飞行性能,防御模块可以后续迭代。”

苏念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接过咖啡却没喝,目光重新落回屏幕:“‘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性能再强,要是扛不住空间扰动和网络攻击,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看这份报告。” 她调出图谱生成的风险评估,上面用红色标注着:若遭遇 0.03Hz 异常引力波,现有导航系统偏差率将达 15%;若遭遇星海级网络攻击,核心数据泄露概率超过 80%。

“可王教授说,这些都是‘未证实的风险’。” 李明挠了挠头,语气有些为难,“他还说,咱们现在加防御指标,相当于‘画蛇添足’,会拖慢工期 —— 毕竟‘巡天者’的首飞节点已经很紧张了。”

苏念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的昆仑山被夜色吞没,只有基地的探照灯在雪山上投下几道惨白的光带。她想起匿名邮件里 “星海目标不是地球” 的警告,想起那颗朝着柯伊伯带飞去的神秘卫星,心里清楚,现在的犹豫,可能会让 “巡天者” 在未来付出惨痛代价。“‘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王教授只看到了眼前的工期,却没看到潜在的危机。”

第二天上午的项目组会议,果然爆发了激烈争论。王教授是国内导航系统领域的权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此刻正拍着桌子反驳:“苏总工,我承认你的担忧有道理,但‘巡天者’的核心任务是临近空间驻留,不是去应对外星威胁!现有导航系统在地面测试中偏差率不到 0.5%,足够满足需求;网络防御方面,军方已经部署了三层防火墙,还不够吗?”

“地面测试不等于实战!” 苏念调出之前靶场遇袭的记录,“上次‘幽灵’小组的攻击,不也突破了两层防火墙?星海的技术比‘幽灵’强十倍,常规防御根本不够看!还有引力波,图谱已经模拟过,一旦遭遇,导航系统会在 30 秒内失控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临近空间,这点偏差就足以让‘巡天者’坠毁!”

“模拟数据不能当证据!” 王教授寸步不让,“异常引力波至今没有确凿的观测记录,星海更是连影子都没见着,你这是‘杞人忧天’!现在加防御模块,需要重新设计机身结构、升级能源系统,至少要多花三个月 ——‘一寸光阴一寸金’,首飞节点耽误了,谁来负责?”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其他工程师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点头附和王教授,有的则面露犹豫。李明想替苏念说话,却被苏念用眼神按住。她知道,争论靠的不是嗓门,而是证据。

“王教授,您说模拟数据不算数,那咱们就看真实案例。” 苏念切换屏幕,调出上世纪 90 年代探空火箭的失事报告,“这枚火箭在 60 公里高度突然失联,残骸分析显示,导航系统因未知干扰出现了 12 度偏差 —— 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没查出原因,但现在图谱比对后发现,那次干扰的频率,和咱们发现的异常引力波完全一致!”

她又调出星海攻击卫星的技术分析:“还有这个,星海控制的商业卫星,能在同步轨道上切换偏振模式,咱们的量子防火墙都拦不住 —— 如果他们用同样的技术攻击‘巡天者’,后果不堪设想!‘吃一堑长一智’,咱们不能等到出事了才补救!”

王教授的脸色终于有些松动,但还是嘴硬:“就算要加防御,也该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把摊子铺太大。”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秦风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签批的文件。他扫了眼争论的众人,声音沉稳:“我刚和上面汇报过,同意苏工的方案 ——‘巡天者’必须同时具备应对空间扰动和高阶网络攻击的能力。”

“秦将军!” 王教授急了,“这会耽误工期的!”

“工期可以适当延后,但安全不能打折扣。” 秦风走到屏幕前,指着风险评估报告,“‘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好。上次峰会遇袭,要是苏工没提前布防,‘天链’的数据早就泄露了;这次‘巡天者’关系到国家空天安全,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小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王教授,我知道你担心技术难度,但咱们有‘寰宇图谱’,有全国最好的科研团队,还怕克服不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三个月的工期,未必不能赶回来。”

有了秦风的支持,争论终于平息。王教授虽还有些不甘,但也不再反对,只是提出:“导航系统的抗引力干扰模块,我没做过类似设计,需要苏工的图谱多提供些推演数据。”

“没问题!” 苏念立刻答应,“图谱已经在分析引力波对导航的影响机制,今天就能出初步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里掀起了攻关热潮。苏念带领团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优化机身结构,在机翼内部加装 “引力场补偿模块” 的安装空间;另一组则专注于网络防御,升级量子加密算法,加入 “动态跳频” 功能 —— 就算被星海破解了当前频段,也能在 0.1 秒内切换到备用频道。

王教授也放下了之前的分歧,每天泡在导航实验室里,和苏念一起调试抗干扰算法。这天下午,两人正在测试新的星历计算模型,突然发现当输入异常引力波参数时,模型的误差率还是高达 8%,远高于 5% 的安全阈值。

“怎么回事?” 王教授皱着眉,反复检查代码,“公式没错啊,为什么误差还是降不下来?”

苏念也觉得奇怪,让李明把图谱的推演日志调出来。日志显示,现有物理模型无法完全拟合引力波的影响曲线 —— 就像用直线去拟合曲线,始终存在偏差。“看来咱们得换个思路,不能用传统的导航模型。” 苏念沉思道,“或许可以让图谱自主生成一套新的算法,专门应对引力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