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军方临危授重命 苍穹铸鸮破冰封

喀喇昆仑的暴雪还在卷宗里狂舞,实验室的冷光却先一步将 “紧急” 二字烙进了苏念的眼底。

白色实验台面上,三百二十八架微型无人机正组成银蓝色的蜂群,在全息投影里模拟高原峡谷的导航路径 —— 这是苍穹团队熬了七夜的成果,屏幕右下角的 “导航精度 99.7%” 还在闪烁,突然,墙角的红色加密通讯器炸开尖锐的铃声,像一把冰锥刺破了实验室里 “即将成功” 的松弛氛围。

苏念的手指顿在控制杆上,蜂群瞬间在投影里停成一片静止的星点。她抬眼时,睫毛上还沾着刚才调试设备时落的细尘,目光扫过通讯器上那个烫金的 “军” 字标识,心脏莫名一沉 —— 这种加密频道,除非是边疆出了天大的事,否则绝不会在非紧急时段响起。

“老板,要不先接?” 助手李明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他跟了苏念三年,从没见过这台通讯器亮过,此刻那红灯闪得人眼晕,连实验室里恒温 25℃的空调风,都好像突然掺了冰碴子。

苏念点头,指尖按在接听键上的瞬间,秦风少将的声音裹挟着风雪的粗粝感砸了过来:“苏总工,雪岭哨所失联了!”

没有寒暄,没有铺垫,一句话让整个实验室的空气都冻住了。正在整理数据的工程师老张手一抖,U 盘 “啪” 地掉在地上;负责电池测试的小王刚喝进嘴里的水,差点直接喷出来。

“秦将军,具体情况?” 苏念的声音很稳,只是指节悄悄攥紧了控制杆,投影里的蜂群星点,不知何时竟和记忆里雪岭哨所的灯光重合了 —— 去年她去边疆慰问,那座建在海拔五千米雪山上的哨所,夜里亮着的灯就像这样,渺小却固执地钉在漫天风雪里。

“零下四十二度,风速十三级,地面基站被冰崩砸烂了,卫星信号受电离层干扰全断了。” 秦风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无人机侦察队派了三波,全栽在电磁干扰里,现有的设备抗寒极限就零下三十度,到了那儿连螺旋桨都转不动。哨所里还有十八个兵,补给只够撑三天,再联系不上……”

后面的话没说,但谁都懂。实验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外机的嗡鸣,还有每个人越来越沉的呼吸声。李明悄悄拉了拉苏念的衣角,嘴型比划着 “风险太大”,眼里满是急色 —— 他们的蜂群算法还没最终定稿,“雪鸮” 无人机更是只停留在设计图上,连原型机都没组装过,这时候接任务,万一失败了,不仅苍穹的名声要毁,搞不好还要担责任。

苏念没理他,目光落在全息投影里的蜂群上,那些银蓝色的光点好像突然活了,变成了雪岭哨所里战士们望眼欲穿的眼神。她深吸一口气,对着通讯器说:“秦将军,给我三小时,我把能飞的东西送过去。”

“老板!” 李明急得差点跳起来,“咱们的‘雪鸮’还没试过超低温环境,电池在零下四十度肯定会凝固,螺旋桨也扛不住那么大的风,万一飞一半坠了,不仅救不了人,还得搭进去咱们的技术口碑!”

他这话一出,实验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老张推了推老花镜,皱着眉附和:“小李说得对,苏总。超低温电池改性技术咱们只在实验室做过模拟,没实际测试过,电磁干扰的问题也没解决,这任务…… 太冒险了。”

“冒险?” 苏念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你们还记得去年去哨所,战士们跟咱们说什么吗?他们说‘有你们的通讯设备,我们就不怕跟家里断联系’。现在他们的通讯断了,困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山上,吃的快没了,连求救信号都发不出来,咱们躲在恒温实验室里说‘冒险’?”

她走到实验台边,拿起一张雪岭哨所的照片 —— 那是去年慰问时拍的,十八个战士站在雪地里,脸冻得通红,却笑得比太阳还亮。“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苏念的指尖划过照片上的雪山,“边疆的战士守着咱们的国,咱们的技术要是连他们都护不住,那咱们做这些还有什么用?”

“可…… 可技术不达标,去了也是白搭啊。” 小王小声嘀咕,他负责的就是电池部分,知道超低温是个硬骨头,之前试过十几种方案,都没能让电池在零下三十度以上保持正常供电。

苏念没反驳,只是转身走到寰宇图谱的控制台前,按下了启动键。瞬间,淡蓝色的数据流从屏幕里涌出来,像星河倒泻般铺满了整个墙面,那些复杂的公式、参数、模拟图在光影里流转,看得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 这台图谱是苍穹的核心,从蜂群算法到无人机设计,没它解决不了的难题,但超低温环境,还是第一次应对。

“输入雪岭哨所环境参数:温度 - 42℃,风速 13m/s,电磁干扰强度 120dB,目标:无人机续航≥4 小时,通讯半径≥50 公里。” 苏念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每一个按键都按得又准又狠,像是在跟时间赛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寰宇图谱的运算指示灯疯狂闪烁,淡蓝色的数据流越来越快,实验室里只剩下键盘的 “哒哒” 声和图谱运行的低鸣声。李明站在旁边,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方案,原本皱着的眉头慢慢松开了 —— 他跟苏念这么久,早就知道这台图谱的厉害,但每次看到它破解难题,还是会忍不住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