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整顿装备!检查所有枪支弹药,磨利刺刀和大刀,准备好绳索、火把等必要工具。我们可能要面对攀爬、夜行甚至战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统一思想!”刘肖的目光变得格外锐利,“周文同志负责,向全体战士讲明我们目前的处境和下一步的计划!要让大家明白,前往石壁寨,不是盲动,而是为了生存和未来必须进行的战略转移!要把对叛徒的愤怒,转化为突破重围的力量!”
“是!”周文、程铁军、许向前等人齐声领命,声音中充满了久违的干劲。
命令迅速被贯彻执行下去。营地仿佛一台重新注入了燃油的机器,高效地运转起来。
炊事班将那点珍贵的野猪肉剁碎,投入沸腾的大锅,与苦涩的野菜一同翻滚,浓郁的肉香(尽管十分稀薄)弥漫在空气中,勾动着每个人的味蕾。战士们捧着分到的、滚烫的肉汤,小口小口地啜饮着,脸上露出了近乎幸福的表情。这一碗热汤,暖的不仅是胃,更是人心。
后勤人员忙着检查所剩无几的物资,擦拭保养武器。磨刀石摩擦刺刀的声音“沙沙”作响,带着一种临战前的肃杀。
周文则召集了所有政工干部和基层骨干,连夜开会,统一口径,布置思想动员工作。他摒弃了以往那些空洞的口号,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分析目前的绝境,阐述前往石壁寨的必要性和希望所在。他强调纪律,强调团结,强调对指挥员的信任。
“同志们,刘团长带着几个人,在完全不熟悉的野人沟里闯了几天,为我们找到了这条可能生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相信他,跟着他,握紧手中的枪,走出这片死地!”
他的话语,结合李德明事件的血的教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战士们心中的迷茫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决心。
刘肖也没有闲着。他先是去医疗点仔细查看了赵立仁的伤势。
“团长,我没事!”赵立仁试图坐直身体,脸色虽然依旧苍白,但眼神恢复了往日的锐利,“两天时间,足够我恢复一些力气了!石壁寨……我必须去!”
苏湘云在一旁担忧地看着他,却没有出言阻止。她知道,赵立仁和刘肖一样,都是这支队伍的脊梁,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缺席。
小主,
刘肖按住赵立仁的肩膀,沉声道:“你的心情我理解,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样,到时候你乘坐担架,跟随主力行动,负责指挥协调和应急判断,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动用体力。”
赵立仁知道这是刘肖最大的让步,重重点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