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今日穿了一身淡雅的官服常装,举止得体,言谈不俗,与诸位文吏谈诗论文,应对自如,尽显才女风范,令众人刮目相看。赵云则换上了他那套武官服(虽然有点紧),穿梭于武官和商贾之间,敬酒布菜,豪爽仗义,又不失分寸,很快与众人打成一片。
宴席上,蔡琰举杯致辞,言语恳切,感谢诸位同僚平日关照,并再次表明造纸惠及文教、报效朝廷的初心,绝口不提生意之事,格局顿显。赵云也粗中有细,言明愿与诸位武友同袍同心,共保洛阳平安。
宾客们见主人如此谦和重义,且出手大方(每人都得到了一份精美的“云琰精笺”礼盒),皆大欢喜,纷纷回敬,气氛十分融洽。席间,众人谈天说地,从朝堂趣闻到市井琐事,无形中交流了许多信息,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一场宴会下来,赵云和蔡琰收获颇丰。不仅与不少中下层官员建立了初步的交情,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一个“知书达理、乐善好施、背景不俗”的良好形象。许多宾客临走时都表示,日后定当多多走动,互相照应。
“没想到,这请客吃饭,还挺管用!”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赵云虽然累得够呛,但心情愉悦,“你看那个兰台的李主事,开始还挺矜持,后来聊起典籍,跟师姐你都快成知己了!还有巡城司的张队正,拍着胸脯说以后纸坊那条街,他派人多盯着点!”
蔡琰也微微颔首,脸上带着淡淡的倦意和满意:“人情如水,需细水长流。今日只是开端,日后还需用心维系。不过,经此一事,我们在洛阳官场和市井中,总算不再是无根之木了。”
然而,就在他们为宴会的成功而稍感欣慰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悄然出现。
宴会后的第二天,那位曾试图“引荐”大将军府的周主事,不请自来,到了纸坊。他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语气带着几分酸意:
“蔡令史,赵属员,昨日‘醉仙居’好大的场面啊!宴请同僚,怎么独独忘了下官?莫非是瞧不起周某?”
赵云和蔡琰心中一惊,知道这小心眼的主事是来挑理了。宴请名单是蔡琰仔细斟酌过的,刻意避开了周主事这类贪婪且关系复杂的人,以免节外生枝,没想到还是被他知道了,而且心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