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技?”赵云一愣,“师姐,这……”
“放心,只是部分基础的、公开的改良技术,核心秘法自然不会献出。”蔡琰解释道,“此举意在表明,我们并非垄断技术,而是乐于与朝廷共享成果,造福天下。同时,也能彰显我这位‘令史’并非尸位素餐,而是在切实为朝廷做事。”
“妙啊!”赵云拍案叫绝,“这样一来,咱们的形象就从‘奸商’变成‘义商’和‘能吏’了!”
“最后,”蔡琰看向赵云,“赵师兄,你也要以‘五官属员’的身份,做些文章。”
“我?我能干啥?”赵云挠头。
“你可联络你结交的那些军中好友,由你出面,捐赠一批特制的‘军需用纸’给巡城司或京畿卫队,用于文书誊写、地图绘制等。并言明,此乃‘武职同僚,略尽绵薄’。”蔡琰说道,“此举可将你的武官身份与‘报国’联系起来,淡化商业色彩。”
赵云恍然大悟:“明白了!就是要把咱们这‘买来的官’,说得冠冕堂皇,变成‘忠君爱国’的证明!”
说干就干!两人立刻分头行动。
蔡琰连夜起草了一份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的《陈情表》,详细阐述了造纸改良的艰辛、惠及文教的初衷,并正式提出愿意“献技”于少府监。第二天一早,她就穿着官服,亲自前往尚书台,将表文呈递上去。同时,她通过荀攸的关系,将捐献五千石粮食用于河北赈灾的意向,传达给了有关部门。
赵云则找到王捕头和其他几个军中朋友,由他个人名义,捐赠了五百刀特制的、韧性极佳、适合野外使用的“舆图纸”给巡城司,并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捐赠仪式,请来了几个相熟的军中低阶军官作见证。仪式上,赵云穿着他那套不太合身的绿色武官服,一番“同袍情深、共卫京畿”的讲话,虽然有些磕巴,但情真意切,赢得了不少好感。
与此同时,“云琰纸坊”大规模捐赠书院、修缮道路的善举也开始在士林和民间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