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接抬出了皇帝,把李胖子噎得够呛。
“你……咱家不是这个意思!”李胖子气得脸皮发紫,却又不敢反驳,“只是……只是怕耽误了作坊的正常生产!”
“革新本就是为了更好地生产,何来耽误之说?”蔡琰寸步不让,“请李管事放心,民女自有分寸,绝不会影响作坊运转。”
李胖子碰了个软钉子,气得一甩袖子,转身走了。他知道,明着阻拦是行不通了,必须想别的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蔡琰和赵云就“泡”在了少府监作坊里。蔡琰负责技术指导和人员沟通,赵云则凭借他豪爽的性格和一身力气(偶尔帮工匠搬点重物),很快和底层的工匠、学徒们打成一片,暗中了解作坊里的各种情况和人脉关系。
他们很快发现,作坊里并非铁板一块。
以李胖子为首的一批管事和几个老师傅,是张让的嫡系,他们靠着垄断技术、虚报成本中饱私囊,是革新的最大阻力。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工匠,尤其是年轻工匠和那些有技术但被排挤的老师傅,对现状不满,渴望学到新东西,提高待遇。这些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负责原料采购的库房管事,姓王,是个老油条,为人圆滑,既不靠拢李胖子,也不得罪人,属于典型的骑墙派。但他掌握着原料供应,是革新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
蔡琰和赵云商量后,决定采取分化瓦解、重点突破的策略。
对于李胖子一伙,表面上尊重,但抓住他们管理不善、成本虚高的把柄,通过赵云暗中收集证据,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