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记下渔民的联系方式,约定明天开始送货。
回到厂里,他立即召集技术骨干开会。
我们要开发新产品。王超开门见山,用南水河的小鱼仔做罐头。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厂长,这能行吗?一个老技术员质疑,小鱼仔刺多,口感也不好。再说,要用那么多油,成本太高了!
我们可以先少量油炸再烘烤,既能软化鱼刺,又能节省用油。王超早就想好了对策,关键是调味要下功夫。
何师傅抽着烟,缓缓开口:技术上倒是不难,就是这油的问题不好解决。现在食用油这么紧张...
街道办答应帮忙协调。王超说,我们先试产一百瓶,在本地试销。
他转向张保国:设备方面,需要改造两个蒸煮锅,再添置一台手动封口机。三天内能完成吗?
没问题!张保国拍胸脯保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散会后,王超特意留下何师傅:何师傅,调味这一块,还得您多费心。要尽量省油,又要保证味道。
我试试看。何师傅点头,小时候吃过一种先炸后烤的小鱼,用油不多,味道不错,我试着还原一下。
接下来的三天,食品厂一片忙碌。张保国带着技术小组改造设备,何师傅在实验室里调试配方,王超则忙着协调原料采购。
第二天一早,渔民们准时送来了五十斤小鱼仔。工人们看着这些不起眼的小鱼,都露出怀疑的表情。
这么小的鱼,真能做罐头?还要用那么多油...
何师傅不理会议论,亲自指挥清洗、腌制。他采用先快速过油再烘烤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用油量。下午,第一批试制品出炉了。
金黄色的酥烤小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王超尝了一口,鱼刺已经酥软,调味恰到好处。
味道不错。他肯定地说,就是包装还要改进。
现有的玻璃瓶太大,装小鱼显得空荡荡的。王超让采购科的人立即去联系县玻璃厂,订购一批150毫升的小型玻璃瓶。他特别嘱咐要询价,这次可没有便宜可捡了。
与此同时,关于刘副主任即将升任街道办主任的消息在街坊间传开了。买菜的大妈、修鞋的师傅都在议论,说刘副主任办事公道,深得民心。
王超听到这些传言,更加确定小鱼仔罐头项目必须尽快做出成绩。这不仅是厂里的新项目,更关系到刘副主任的政绩。
正式试产这天,刘副主任特意来到车间视察。看着一条条小鱼在经过少量油炸和烘烤后,变成金黄色的酥鱼,再被熟练地装瓶、密封,他满意地点点头。
王厂长,动作很快嘛。用油量控制得怎么样?
何师傅想出了先炸后烤的方法,用油量比预计减少了六成。王超汇报道,现在每瓶罐头的用油成本控制在三分钱以内。
很好,这样上面问起来也好交代。刘副主任显然很满意。
第一批一百瓶小鱼仔罐头生产完毕,王超决定先在本厂职工内部试销,价格按成本价两角五分一瓶。
消息一出,工人们虽然感兴趣,但听到价格后都有些犹豫。这个价格对于普通工人来说不算便宜,相当于一斤多粮食的价钱。
然而,尝过的工人都说味道好。不少人家买了罐头当晚就开瓶品尝,第二天反馈就来了。
我家孩子特别爱吃,连鱼刺都嚼了!就是价钱贵了点。
下饭真好,比咸菜强多了!
厂长,什么时候再生产?我想给老家的爹娘捎两瓶。
听到这些反馈,王超心里有了底。他立即向刘副主任汇报了试销情况,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成本。
刘副主任很满意:很好,看来这个产品有市场。你先准备扩大生产,销售渠道我来想办法。食用油的问题,我已经帮你们争取到了每月一百斤的额外指标。
这是个重大突破!王超喜出望外。每月一百斤食用油,可以生产近三千瓶罐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