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儿子像一阵风似的冲回自己的东厢房,迫不及待地翻出纸笔,趴在桌上就开始全神贯注地写写画画,连背影都透着一股专注和激情,李秀兰站在院子里,还有些没完全反应过来,她转过头,看向重新叼起烟袋的王建国,语气里带着不确定和一丝担忧:“他爹,这……这能行吗?自己做个机器?这可不是做个小板凳、打个柜子,这可是机器啊……”
王建国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模糊了他脸上的表情,只有那双看过几十年风雨的眼睛依旧清亮,他幽幽地说:“行不行的,试了才知道。孩子有心气,有想法,想往前奔,这是天大的好事。”
“咱们别的没有,就是几十年攒下点人缘,认识几个真能干活、肯干活的老伙计,还有那么点能调用些废料旧料的面子。现在孩子遇到坎了,咱们能做的,不就是帮着递块砖、搭把手,铺一小段路吗?”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就算最后,这东西没搞成,或者不好使,那也就是浪费点工夫、搭上点不值钱的废料。没啥大不了的。可要是不让孩子试这一下,他心里头这个疙瘩,这个念想,怕是好久都过不去。咱不能让孩子心里憋着这股劲儿。”
李秀兰仔细琢磨着丈夫的话,再看看东厢房里儿子那伏案疾书、仿佛浑身都在发光的背影,心里那点担忧渐渐被一股暖流和骄傲所取代。是啊,儿子有头脑,有冲劲,肯为公家的事这么上心钻研,当爹妈的,除了支持,还能做什么呢?老头子平时闷声不响,关键时刻,和他那些老伙计,还真能顶事儿!
东厢房里,王超已经彻底沉浸在了草图的设计世界中。他回忆着后世见过的一些简易搅拌器、手摇鼓风机的基本原理,结合脑海里那本《机械零件手册》上的基础传动知识,开始在纸上勾勒一个依靠手摇柄带动一组大小齿轮,最终驱动搅拌桨在敞口木桶或铁桶内均匀旋转的简易装置草图。
他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最核心的功能上——如何实现比纯粹人工搅拌更省力、更均匀,同时便于拆卸清洗。图纸画得有些潦草,许多连接部位、尺寸都需要进一步确定和计算,旁边标注着不少问号和待商榷的备注,但那个依靠齿轮传动、实现旋转搅拌的基本结构框架和想要达到的功能目标,已经清晰地跃然纸上。
王超放下笔,仔细端详着这张初步的、充满了手工痕迹的草图,心中被新的希望和强大的动力所填满。
父亲关键时刻的提醒和那坚实的人脉支持,仿佛在他面前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一条完全立足于现实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和老师傅手艺、来实现技术改进和生产提升的康庄大道。
这条路或许没有幻想中的电动设备那么光鲜便捷,它可能更曲折,更需要反复摸索和调试,更依赖于老师傅们的经验和集体智慧,但它无疑更接地气,更符合这个时代的脉搏,也因此,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他仿佛已经能够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由红星钢铁厂的废钢边角料打造、凝聚着两代产业工人智慧和精湛手艺的、“南水食品厂特制”牌手摇式豆浆搅拌器,在豆制品车间的角落里,发出富有节奏的“吱呀”声,平稳而有力地运转起来。
第八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