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我们先上去了。”刘小惠点点头,和其他同学一起走进了教学楼。
教学楼的三楼,是校广播站的办公室和播音室。他沿着楼梯走上三楼,来到一扇挂着“广播站”牌子的木门前。门虚掩着,里面已经传来了说话声。
他轻轻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进去。
此刻,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除了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文雅的指导老师外,包括广播站站长94级护理一班的林师姐,以及几位编辑和通讯员,加上詹晓阳自己,总共八九个人,把小小的办公室坐得满满当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詹晓阳同学来了,快请坐!”林师姐看到詹晓阳,热情地招呼道。其他几位同学也纷纷向他点头示意。
“老师好,师姐好,各位同学好。”詹晓阳礼貌地打着招呼,在靠近门口的一张空椅子上坐了下来。
指导老师看了看时间,又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人,微笑着开口:“好,人都到齐了,我们现在开始开会。今天召集各位通讯员和编辑同学过来,主要是布置一下一个特别广播任务。”
大家立刻安静下来,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老师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五月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一个是五月十二日的国际护士节,另一个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今年很巧,护士节当天也是母亲节。我们广播站计划,在五月十日,也就是周五傍晚的《玉兰树下》特别节目里,制作一期以‘感恩与奉献’为主题的专场广播,同时纪念护士节和母亲节。”
听到这个主题,在座的同学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
“这次专场,我们打算面向全校征稿。”林师姐接过话头,具体布置任务,“征稿方向主要有两个:护理班的同学,可以围绕纪念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抒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憧憬来写;其他班级的同学,则可以围绕母亲节,以感恩母爱、回报亲恩为主题进行创作。稿件形式不限,散文、诗歌、随笔都可以,要求真情实感。截稿日期是五月八号。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希望各位通讯员回到各自班级后,积极宣传,发动同学踊跃投稿。各位编辑同学也要做好准备,负责好稿件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布置完基本任务,作为林师姐环视一周,语气轻松了一些:“任务大家都清楚了。下面,咱们也轻松一下,互相通个气,看看各个班级目前有没有一些初步的构思或者比较好的选题方向,也好互相启发。谁先来说说?”
话音刚落,一位95级护理班的通讯员同学就率先发言:“林师姐,老师,我们护理班初步的想法,是围绕‘传承南丁格尔精神,做新时代白衣天使’这个主题,计划组织几篇稿件,结合我们平时的学习和见习经历,谈谈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未来职业的向往。”
接着,另一位94级护理班的编辑补充道:“我们班也有类似想法,可能会侧重于从护理前辈的感人故事入手,结合护士节,表达我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敬意和坚守的决心。”
随后,几位其他班级的通讯员也陆续发言,思路都比较中规中矩,符合节日主题,但缺乏足够的新意和冲击力。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位还没发言的詹晓阳。他之前的文章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期待他能提出一些不一样的见解。
詹晓阳一直在安静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当林师姐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微笑着说“晓阳同学,你们口腔班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时,他深吸一口气,坐直了身体,用清晰而沉稳的声音开始了他的发言:
“林师姐,老师,各位同学。听了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很有意义。我们口腔班目前也有一个初步的构思,想借这次母亲节的机会,做一个有点特别的尝试。”
他顿了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继续说道:“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概一个月前,我投给广播站的一篇稿件,叫做《不幸的周姨》?”
在座的几位同学,特别是林师姐和指导老师,都露出了回忆和了然的神情。
那篇描写一位命运多舛、靠打临时工艰难供儿子读书的单身母亲周姨的文章,情感真挚,笔触细腻,当时播出后确实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和同情。
“我们班的想法是,”詹晓阳看到大家想起来了,便深入阐述,“这次母亲节,我们不想仅仅停留在泛泛地歌颂母爱。我们想做一个延续性的、带有现实关怀和行动意义的专题。”
他稍微提高了音量,让话语更有力量:“我们会尝试联系到周姨本人,征得她的同意后,在五月九号,将她请到我们班级的活动现场。”
“请到现场?”一位同学忍不住低声惊呼,这想法太大胆了!
“对,请到现场。”詹晓阳肯定地点点头,眼神坚定,“我们希望通过她的亲身讲述,让我们同学更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坚韧与不易,感受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真实境遇。”
他环视了一下被这个想法吸引的同学们,抛出了更具体的行动方案:“但这还不是全部。我们会在发起自愿的募捐活动。所募集的款项,虽然可能不多,但代表了我们口腔班全体同学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周姨缓解一些生活上的困难,让她感受到来自卫校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