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整,食堂挂在墙角的广播喇叭里,传出了熟悉的开始曲——校园广播站晚上的节目要开始了。
詹晓阳心里一动,迅速扒完碗里最后的几口饭,对同学们说:“快点吃,广播要开始了,今天有重头戏!”
大家会意,都知道他指的是那篇投稿。几人匆匆解决完晚餐,洗好自己的饭盒,便一起小跑着来到了学校大礼堂门口。
这里地势较高,门口有宽大的水泥台阶,而且上方有突出的屋檐可以挡雨,而学校最大的一棵玉兰树就在这,是许多学生傍晚喜欢聚集聊天、听广播的地方。
此时,台阶上已经三三两两地坐了一些学生。詹晓阳和同学们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台阶前形成一串串晶莹的水帘。
空气中带着凉意,但大家挤坐在一起,倒也暖和。
开场曲结束,广播里传来了播音员清晰而悦耳的声音。詹晓阳立刻听出来,今天《玉兰树下》栏目的播音员,是94级护理班的林师姐,她的声音以甜美、富有感情而闻名。
在播报了几则校园快讯和通知后,熟悉的《玉兰树下》栏目标志性舒缓背景音乐缓缓响起。
林师姐的声音也随之传来,比播报新闻时更多了一份深沉和庄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今晚的《玉兰树下》。清明时节,追思怀远。昨天,我们许多班级的同学,冒雨前往西湖公园烈士纪念碑,进行了庄严的祭扫活动。今天,我们将为大家播送一篇来自95级口腔班詹晓阳同学的特约稿件——《以我之青春,续写您之华章——清明祭革命烈士有感》。让我们跟随他的文字,一同缅怀先烈,思考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广播里,林师姐用她那极具感染力的嗓音,声情并茂地开始朗读詹晓阳的文章。
她的语调把握得非常好,时而低沉舒缓,仿佛在耳边轻声诉说历史的沉重;时而激昂慷慨,充满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召唤;时而又饱含期许,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清明时节的雨,带着沁骨的凉意,无声地洒落在潮城大地。我们卫校口腔班的全体同学,胸佩白花,手执黄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徒步登上西湖公园的山岗,伫立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广播声的传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许多刚刚从食堂出来,正准备返回宿舍的口腔班同学,都聚集在礼堂台阶上,一起静静地聆听着。
广播的声音透过雨幕,清晰地传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
汪胖子碰了碰詹晓阳的胳膊,低声说:“阳哥,可以啊!林师姐读得真好!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黄朝彬也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
当广播里念到“默哀的那一刻,我低下头,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不是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幅悲壮的画面……是他们在青春正好、理想闪耀的年纪,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时,许多昨天亲身参与祭扫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凝重和感同身受的表情。
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昨天那雨中的纪念碑下,那份肃穆与崇敬再次涌上心头。
而当文章进入后半部分,探讨“传承”的意义,特别是结合医学生的身份提出“我们的担当,就是刻苦钻研医术,锤炼高尚医德,未来用精湛的技艺和仁爱之心,去守护人民的健康……”时,聚集在周围的同学们,尤其是口腔班的同学,眼神中都闪烁起一种被触动、被激励的光芒。
林珊珊和林雅雯站在一起,听得格外认真;刘小惠站在稍远一点的屋檐下,看着台阶上的詹晓阳,眼里充满了骄傲和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