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没事,自家人客气啥!走,阳台上去说,凉快些,也不影响舍友。”詹晓誉说着,把詹晓阳引到宿舍外面的小阳台上,又给他倒了杯凉开水。
阳台虽然狭窄,但通风透气,能看到楼下葱郁的树木。詹晓阳坐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誉哥,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个忙,引荐一下学校负责勤工俭学或者学生活动的干部。”他边说边把带来的两双鞋递给堂哥,“也没带啥,这两双鞋给你和莹姐(堂哥女友)试试。”
詹晓誉接过鞋子,看了看款式和质量,点点头:“哟,这鞋不错啊。帮你引荐没问题,不过你得告诉我具体什么事?你这鞋……”
詹晓阳早有准备,解释道:“是我女朋友她姐姐,和人合伙在南郊路开了个运动鞋店,马上要开业了。想请师院的同学帮忙派发一下开业宣传单,也看看能不能在师院找找合适的代理,推广一下鞋子。”他刻意隐去了自己是实际运营者的身份,以免显得过于张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哦,这样啊。行,你等着,我这就去叫人。”詹晓誉是个爽快人,放下鞋子,穿着拖鞋就出去了。
不一会儿,詹晓誉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是戴着眼镜、身材高瘦、看起来颇为干练的男生,詹晓誉介绍道:“晓阳,这位是咱们学生会副主席,刘文勇师兄,也是咱们饶北老乡。”
“刘师兄好!”詹晓阳立刻起身,礼貌地问好。刘文勇微笑着点点头,打量了一下詹晓阳。
另一位是个皮肤黝黑、体格结实的男生,詹晓誉介绍:“这位是学生会勤工俭学部的副部长,何明师兄,陆河人,也是客家人。”
“何师兄好!”詹晓阳同样恭敬地问候。何明性格似乎更直爽些,笑着用带点客家口音的普通话说:“别客气,晓誉的兄弟就是自己人。”
四人便在阳台上坐下,由于都是客家地区出来的,大家很自然地用客家话交流起来,气氛顿时亲切了许多。
詹晓阳清晰地说明了来意:“两位师兄,我这次来主要有两件事想请师兄们帮忙。第一件,是想请勤工俭学部帮忙找四位同学,从后天开始,帮我派发新店开业宣传单。派发时间安排在早上七点到九点,或者傍晚五点到七点,避开上课时间。每个时段工作大概3小时,我们按30元每人每天结算报酬。”
何明副部长听了,点点头:“派发传单这个没问题,我们勤工俭学部经常接这样的活。30元一天的价格很公道,很多家庭困难的同学愿意做。人员我可以马上安排。”
“太好了,谢谢何师兄!”詹晓阳接着说出第二件事,“第二件,是想看看能不能在咱们师院找到合适的同学,作为运动鞋的校园推广代理人。我们这边可以提供样品相册和明确的提成政策。”
这时,学生会副主席刘文勇推了推眼镜,开口问道:“推广代理人?具体怎么操作?提成怎么算?”他显得比较谨慎,需要了解清楚细节。
詹晓阳从容地回答:“我们提供所有鞋款的相册,代理人负责在同学中推广。每卖出一双鞋,给代理人50元的提成。这个提成直接归代理人所有。”
他顿了顿,看着刘文勇和詹晓誉,抛出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合作方案:“另外,如果刘师兄和誉哥你们能帮忙对接学院里一些社团的负责人,或者帮忙牵线搭桥,把代理网络搭建起来,我这边可以再额外申请每双鞋30元的补贴,这30元,就由刘师兄和誉哥你们自行安排,算是辛苦费和资源费。”
这个方案一出,刘文勇的眼睛亮了一下。他不仅是学生会干部,也很有经济头脑,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潜力。师院六七千学生,哪怕只有百分之几的转化率,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沉吟了一下,问道:“鞋子质量和价格怎么样?有没有样品册看看?”
詹晓阳立刻从包里拿出几本精美的波鞋相册,递给刘文勇和何明:“师兄请看,这是鞋子的相册,款式、颜色、材质都有详细图片和说明。价格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绝对有市场。”
刘文勇仔细翻看着相册,又询问了几个关于货源和售后的问题,詹晓阳都一一作答,显得专业而可靠。
最后,刘文勇和詹晓誉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刘文勇对詹晓阳说:“晓阳,你这个事情很有搞头。这样,社团负责人和潜在代理人那边,我和你誉哥可以去帮你牵线。师院这边,应该能搞起来。”
“太好了!谢谢刘师兄!谢谢誉哥!谢谢何师兄!”詹晓阳心中大喜,赶紧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