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返乡过年(三)

刘小惠终于找到了倾诉的机会,眼睛亮了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姐,你是不知道!我们有个同学,他家里在澄城那边养了好几百只大鹅,可发愁卖不掉。有一天他邀请我和晓阳,还有几个同学去他家玩,晓阳听我同学的爸爸谈起这个事。晓阳脑子活,马上就想了个办法!”

她顿了顿,模仿着詹晓阳当时的语气,尽量清晰地解释:“晓阳说,可以把鹅宰杀好,做成卤鹅,然后运到潮城的菜市场,找几个熟悉的摊主代卖。然后晓阳帮我同学的爸爸找了几个摊主,他就在中间赚一点点差价。我嘛,就每天帮他们去各个摊点‘结数’(结账),核对卖了多少只,收了多少钱。”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刘小惠越说越兴奋,脸颊泛红,“晓阳出的点子太好了!不仅把我同学家的鹅全都卖光了,连他同学亲戚家的鹅也卖完了!前前后后,卖了有七八百只呢!”

“你们看那两只大鹅,就是潮汕很有名的狮头鹅,一只要卖三四百块呢。”刘小惠指着那一堆年货说,“今天早上我同学和他爸爸,亲自送一大筐的年货过来,有5只大鹅,哦,晓阳给我们留了两只,这个鹅肉可好吃了,年货里还有很多的新鲜海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完这番“丰功伟绩”,刘小惠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转身拿起自己刚才放在椅子上的背包。

在家人好奇的目光注视下,她拉开拉链,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旧报纸仔细包好的小包裹。

打开报纸,里面是厚厚几沓捆扎整齐的钞票。“这钱是昨晚晓阳给我的,他说给我们过年家用的。”

全家人的呼吸瞬间都屏住了!连在厨房忙活的刘爸爸都忍不住探出头来看。

刘小惠神情自若,仿佛早已规划好。她先数出厚厚一沓,整整四千块钱,塞到母亲手里:“妈,这钱你收着,办年货,家里开销用。”

接着,又数出一千块,递给闻声走过来的父亲:“爸,平时零花。”

然后,她又拿出一千块,递给眼巴巴看着的大姐:“姐,给你和小外甥买点新衣服。”

随后刘小惠又从她的背包里掏出平时用的钱包,又拿出一沓钱,“这是我这些日子挣来的钱,这钱是晓阳、还有汪姑父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小姨给的奖金,有5000块左右。”

姐姐听完瞬间表情凌乱,她在汕城毛衣厂打工上班,一个月也就500块左右。

然后看向一直在旁边沉默看着、在省城读中专的哥哥,数出三千块递过去:“哥,你在省城读书花钱多,这钱你拿着,别太省。”

她想了想,又从剩下的钱里数出一千块:“这一千,妈你下次去看外婆时带给她,就说是我的一点心意。”

做完这一切,她手里还剩下一千块左右,她扬了扬,放回自己的钱包里,轻松地说:“这些我自己留着就行啦。这些钱啊,都是我每天帮忙‘结数’,晓阳发给我的奖金!他可大方了,不光发给我,我们班长、跟我要好的林珊珊他们好几个同学都发了呢!”说这话时,她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整个人都像是在发光。

这一连串行云流水般的“分钱”操作,直接把刘家所有人都震在了原地,半晌没人说话。屋子里静得只剩下厨房灶膛里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这哪里是上学回来的女学生?这分明是早年“过番”(下南洋)回来的番客(华侨)才有的派头啊!出手阔绰,见识不凡,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一个十几岁女孩的认知。

过了好一会儿,大姐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问:“惠……晓阳……他真这么厉害?一个学生娃,能挣这么多钱?还能发你们奖金?”

没等刘小惠回答,刘妈妈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她摩挲着手里厚厚一沓钞票,用一种带着洞察和了然的语气说:“晓阳他们那个村,祖上就是出生意人的,有名的‘古董村’(指有经商传统),会做生意那是‘有种传’(有遗传)的!看来晓阳这孩子,是得了真传了!”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女儿身上时髦的新衣和手腕上精致的手表,“你这手上的表也不便宜吧,还有你们之前寄回来的钱,买衣服、装电话的钱,也都是晓阳安排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