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家人的感觉

詹晓阳很自然地牵起刘小惠的手,将她微凉的手指包裹在自己温热的手掌里。两人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顺着人流,漫无目的地沿着潮城大道缓缓散步。

潮城大道,作为连接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交通主干道,在1996年的这个冬天,已然是澄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霓虹闪烁。与后来国货品牌强势崛起的景象不同,这个年代,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人们对于来自港城的商品带着一种天然的青睐,认为它们代表着更时尚的款式和更好的质量。

橱窗里展示的,多是“佐丹奴”、“班尼路”、“金利来”等港资品牌的服装,以及各种款式的“波鞋”(运动鞋)——这是当时年轻人中最流行的鞋款。还有不少鞋店门口挂着“香港直邮”、“最新港款”的牌子来招揽顾客。

临近年关,街上采购年货、添置新衣的人流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节日的期盼和忙碌的喜悦。各种口音的交织,自行车铃铛声,摩托车引擎声,店铺里传出的流行音乐声,共同谱写成一首充满活力的城市交响曲。

这个年代真好呀,不像前世他重生前的那几年,也互联网的盛行,网上购物的盛行,大家都通过手机下单消费,使得实体门店的生意日落千丈,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门店的倒闭潮如流。

詹晓阳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心中感慨。他记得前世,再过几年,这条街上将会涌现出许多后来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专卖店,甚至一些国际大牌也会入驻。但此刻,这里弥漫的,是独属于90年代中期的那种充满希望、又略带懵懂的商业气息。

刘小惠依偎在詹晓阳身边,眼睛好奇地浏览着一个个流光溢彩的橱窗。女人爱逛街的天性让她兴致勃勃,但她也记得,前阵子詹晓阳刚带她买了好几套新衣服,足够穿了,所以并没有购买的打算,只是纯粹地享受着这种“看”的乐趣。

然而,詹晓阳心里却另有打算。临近过年,他想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给两人买双新鞋是计划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想给双方的家人置办过年穿的新衣服。

在他的老家饶北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广大地区,无论贫富,过年给一家老小添置一身新行头,是延续了不知多少代的传统习俗,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好运。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仪式感,也是对家人一年辛苦的慰藉和表达关爱最直接的方式。

走着走着,一家装修时尚、灯火通明的运动鞋店吸引了詹晓阳的注意。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波鞋”,颜色鲜艳,款式新颖。

“走,小惠,进去看看,给你买双新鞋。”詹晓阳拉着她走了进去。

店里顾客不少,大多是年轻人。热情的店员立刻迎上来介绍。这个年代,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还未完全普及,店里主打的是类似“回力”、“双星”这样的国产品牌,以及一些标注着外贸出口或港版的运动鞋。

詹晓阳对品牌不太挑剔,更看重舒适和款式。在店员的推荐下,他很快看中了一款白色为主,带蓝色条纹的运动鞋,轻便又百搭。

“小惠,试试这双。”他拿起女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