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龙湖古寨

班车晃晃悠悠地驶出潮城市区,窗外的景色逐渐由密集的楼房转变为开阔的田野和零散的村落。

冬日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暖洋洋的,让人昏昏欲睡,但少年们兴致正高,车内充满了欢声笑语。约莫一个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潮庵区。

他们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家庭式小餐馆,简单解决了午饭。虽是家常菜,但胜在食材新鲜,味道地道,大家吃得心满意足。

饭后,便朝着此行的目的地——龙湖古寨进发。远远望去,便能看见一片古朴的民居群落依水而建,与周围现代化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时光在此处悄然凝固。

龙湖古寨,位于潮江三角洲平原之上,榕江之畔,是潮汕地区着名的古村落,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古寨因寨前有湖(龙湖)而得名,更因寨内纵横交错的溪流(俗称“龙首、龙身、龙尾”三街六巷的溪流布局,被誉为“小荆州”)而独具特色。它并非单一姓氏的聚落,而是多姓杂居,历代人文荟萃,出过不少进士、举人,是潮汕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

走进古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厚实的寨墙和巍峨的寨门。寨墙由贝灰砂土夯筑而成,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斑驳陆离,却依然坚固,墙上依稀可见旧时用于防御的铳窗和炮眼。

寨门上石匾镌刻着“龙湖”二字,笔力遒劲,透着岁月的沧桑。穿过寨门,仿佛一步踏入了另一个时空。

寨内的格局井然有序,以三街六巷为骨架。三条东西走向的直街(上市、中市、下市)与六条南北走向的横巷错综交织,街巷全部由光滑的鹅卵石铺就,历经无数代人的步履磨砺,石面温润如玉。街巷之下,是贯穿全寨的排水系统,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水上架设着各式各样的小石桥,有平板桥,也有拱桥,桥栏上往往雕刻着简单的花纹。

这些溪流不仅是排水渠道,在过去也是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妇人们曾在溪边浣衣洗菜,孩童们曾在水中嬉戏,如今虽已不再承担主要生活功能,但依旧为古寨增添了无限的灵动的生机。

古寨的建筑是典型的潮汕传统民居风格,多为“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格局。

这些民居注重装饰,尤其以精美的木雕、石雕、灰塑和嵌瓷闻名。门楼屋脊上,往往有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嵌瓷装饰,多是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吉祥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楣、梁架、窗棂上,则布满了精细入微的木雕,内容多为戏剧故事、博古纹样,展现了潮汕工匠高超的技艺。

许多老宅的门额上还悬挂着显示家族荣耀的“进士第”、“大夫第”等牌匾,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行走在狭窄而幽深的巷弄中,高耸的防火墙(又称“封火墙”)将天空切割成狭长的一线,光影斑驳,静谧而神秘。偶尔能看到坐在自家门楼前晒太阳的老人,眼神安详,仿佛与这古寨融为一体。

六人漫步在古寨的街巷中,都被这浓郁的历史氛围所感染,连最活泼的汪胖子都不自觉地放低了声音。

“哇,这里的房子好有气势啊!”黄朝彬仰头看着一座高大的“大夫第”,忍不住赞叹。

“你看那些雕刻,真系鬼斧神工!”林珊珊指着门楼上的木雕,眼中满是欣赏。她家境好,见识也多,但对这种传统工艺的魅力依然感到震撼。

林雅雯则对溪流上的小石桥更感兴趣,拿着个本子不停地画着速写。“这些桥好精致,每一座都不一样。”

汪胖子则更关注实际:“晓阳,你看排水多好,巷子一点积水都没有。”

詹晓阳默默地走着,感受着脚下鹅卵石的凹凸,目光掠过那些斑驳的墙壁和精美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