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调研告束

小张咬着嘴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吴老师,我不是要逼死他,可我的创作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老吴点点头,从文件柜里拿出几份类似的调解协议书:“我理解你们双方。你们看,这是之前几个差不多的案子。有的是侵权方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支付一笔远低于诉讼要求的合理补偿;有的是双方达成合作,侵权方获得授权,按销量分成。结果都还不错,纠纷解决了,有的还成了合作伙伴。”

他把材料递给双方:“在平台上打官司,流程长,成本高,你们耗得起吗?我们调解,讲的是‘情理法’结合。小李,你认错,承担责任;小张,你得理饶人,支持小微创业。各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小李看着那些案例,脸色变幻,最终叹了口气:“……行,吴老师,我听您的。是我做得不对,我下架,道歉……赔偿的话,我现在确实拿不出太多……”

小张看着小李诚恳的态度,又看了看老吴,深吸一口气:“那……那就按吴老师说的办吧。赔偿……就象征性的一点,算是尊重我的创作。但是,以后你要是还想用类似的设计,必须找我授权!”

“一定一定!”小李连忙答应。

一场眼看要闹上法庭的纠纷,在老吴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下,不到半小时就达成了初步和解意向。双方在调解记录上签了字,虽然谈不上冰释前嫌,但至少不再是剑拔弩张。

林万骁全程静观,心中波澜起伏。他没有插一句话,但眼前这鲜活的一幕,比之前在“淘夕夕”听到的所有汇报都更具冲击力。这才是版权保护在基层最真实的样子,充满了烟火气,也充满了基层工作者的智慧与温度。

事后,老吴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林万骁说:“林局长,让您见笑了。我们这儿没什么高深理论,就是磨嘴皮子,讲情理,也讲法理。大部分小老板不是故意侵权,是真不懂,或者法律意识淡薄。一上来就重罚,不合适。先把道理讲通,把姿态做出来,再谈补偿,往往效果更好。就是……有时候平台那边流程太死板,我们调解好了,他们那边处理慢,或者标准不统一,也挺麻烦的。”他最后一句,似是无意,却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一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们做得非常好!”林万骁由衷赞叹,他转身对随行的赵立诚、陈志刚等人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修法必须要考虑的现实!法律不能只悬在空中,必须能落地,能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纠纷。这种‘版权+调解’的模式,成本低,效率高,社会效果好,它提醒我们,修法不仅要约束巨头,更要为基层治理赋能,为小微主体提供便捷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下午,调研最后一站是“深港市原创设计师协会”。在一个由旧厂房改造的Loft空间里,聚集了数十位独立设计师、插画师、手工艺人。他们年轻,充满创意,也饱受侵权之苦。

协会会长,一位两鬓微霜、目光矍铄的老设计师,握着林万骁的手,语气激动:“林局长,感谢您能来!我们这些搞创作的,不怕竞争,就怕不公平!我们的作品,刚在社交媒体上有点水花,‘淘夕夕’、‘拼多多’上立马就有仿款,价格低到我们连成本都收不回!投诉?平台流程像迷宫,耗上几个月是常事,最后往往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