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王助理的姓名和办公电话告诉了张建国。
“你联系他的时候,不要提我。就直接说明你们项目遇到的环评技术难题,请求指导。他们司里定期会组织专家团队为地方提供公益性的技术咨询服务,这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之一。你们要准备好全部技术资料,态度要诚恳,虚心请教。请专家帮你们把关,找出方案中的硬伤,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只要技术方案过硬,符合法规标准,后续的核准程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张建国仔细记下,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另外,”林万骁补充道,“你们县里,乃至市里,难道就没有对接过高校或科研院所?比如省农科院、工业大学的环境工程系?如果能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具技术评估意见或者推荐更成熟的工艺方案,作为附件补充进去,分量会重很多。这件事,最终要靠你们自己把基础工作做扎实。”
他这是在指点张建国如何“借力”,如何利用现有的正规渠道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想着走门路。
“我明白了!林书记,您这一指点,我这心里就亮堂了!”张建国激动地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回去我就按您说的,先找技术支撑,把方案弄扎实了再说!”
“记住,建国,”林万骁最后叮嘱道,“在京城,在部委,凡事要按规矩来。我能帮你的,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指条明路。剩下的,要靠你们自己努力。还有,无论项目成不成,都要坚守底线,不该送的东西一分不能送,不该说的话一句不能说。”
“您放心!林书记,您的教诲我记一辈子!”张建国重重地点头。
离开茶楼时,张建国的心情与来时已是天壤之别,脚步都轻快了许多。林万骁看着他消失在街角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帮助旧部解决难题,是他义不容辞的情分,但如何把握分寸,如何在规则内行事,是对他政治智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