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龙湖论道

当他讲到龙湖当前面临的空间、能源瓶颈,以及正在谋划的“临港-龙湖-桥头”跨区域协同发展构想时,台下明显响起了一阵交头接耳的议论声。这个构想显然超出了许多区县领导日常思考的范畴,触及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龙湖不可能永远单打独斗,也不可能无限扩张。”林万骁坦诚地说,“我们必须跳出‘行政区经济’的思维惯性,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功能协同。这很难,涉及到利益协调、规划对接、政策统一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但这是突破发展天花板、迈向更高级形态的必经之路。”

他的介绍,既有宏观的战略思考,又有微观的具体案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走过的弯路和面临的困惑。不回避矛盾,不夸大成绩,这种务实的态度,赢得了台下许多实干型干部的好感。

介绍结束后,是现场观摩环节。与会人员分乘几辆大巴,实地考察了龙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造后的龙口老街、龙湖实验中学以及靠山镇的精品民宿集群。

在经开区,看到整齐的厂房、忙碌的生产线和展厅里陈列的高科技产品,不少来自工业基础薄弱地区的干部面露羡慕。

在龙口老街,感受到那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和旺盛人气,一些分管文旅的副区长、副县长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拉着龙湖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改造模式和运营细节。

在龙湖实验中学,听到校长介绍名师引进的成效,许多对教育问题深感头疼的地方主官陷入了深思。

在靠山镇,看到昔日普通的山村如今变成游客如织的网红打卡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来自农业县的领导们兴趣最为浓厚,围着镇党委书记和民宿业主问个不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观摩过程中,林万骁和龙湖区的干部们成了被“围攻”的对象。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林书记,你们那个‘阳光采购’具体怎么操作?阻力大不大?”

“引进一个特级教师,区里到底要花多少钱?值不值?”

“搞民宿,农民的土地和房子问题怎么解决?会不会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