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案例教学

林万骁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上轻轻划动,仿佛在计算着什么。他经历过这个案例的原型前世某个沿海城市确实引进了类似项目,初期风光无限,但不过五年,就因环保事故、外资撤资、债务窟窿巨大而烂尾,留下满地鸡毛和一屁股债,主政官员黯然落马。

“万骁,你啥意见?别光听着啊!”赵大河推了他一把。

众人目光聚焦过来。林万骁如今是班上公认的“实操派”高手,他的意见举足轻重。

林万骁抬起头,目光平静:“我的意见是,这个项目,目前条件下,不能接。”

“为啥?”李伟急了,“林书记,你们青桥搞得风生水起,不就是敢闯敢干吗?怎么到这大项目上就缩了?”

“李处长,敢闯敢干不等于头脑发热。”林万骁语气淡然,“这个项目的问题,不在于风险大,而在于风险收益完全不对等,且主动权几乎完全旁落。”

他条分缕析:“第一,经济账不合算。土地、税收、配套的巨额投入,折算成现值,远超未来可能获得的利税分成。这还没算环境治理的长期成本。我们是在用真金白银和不可再生的资源,贴补一个利润大部分归外资巨头的项目,本质上是亏本买卖。”

“第二,金融风险极大。协助获取巨额低息贷款,实质是让地方政府或国企变相担保。一旦项目市场波动或外资撤资,巨额债务就直接压到地方政府头上,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第三,环保和社会风险不可控。技术壁垒高意味着我们无法有效监管其环保承诺。居民反对声起,若强行推进,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稳定。”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特别表示’。这摆明了是围猎的开端。一旦松口,整个班子都可能被拖下水。为了这样一个经济上不划算、风险上不可控的项目,赌上政治生命,值得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席话,如同冷水泼入滚油,让激烈争论的小组瞬间安静下来。连李伟也张了张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那……就这么放弃了?百亿项目啊!”冯县长还是有些不甘心。

“不是放弃。”林万骁摇头,“是以我为主,重新谈判。底线必须坚守:土地按市场价出让,税收优惠依法依规且在合理限度内,配套投入要有回报机制,贷款问题政府绝不兜底担保。环保标准必须采用国内最严甚至国际最高,并引入我方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全程监测。至于‘特别表示’,”他冷笑一声,“明确告知投资方,中国的招商引资,走的是阳关道,不搞歪门邪道。想要市场,就拿真技术、真资金、真合作来换。”

“如果对方不同意呢?”苏瑾问。

“那就说明他们本就心存不良,并非诚心合作。这样的项目,丢了不可惜。”林万骁斩钉截铁,“高质量发展,不是饥不择食。我们不能为了短期政绩,吞下长期毒药。有时候,拒绝一个错误的选择,比盲目抓住一个看似诱人的机会,更需要智慧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