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会议室,陈临海不动声色。他知道,直接接触王桂花风险太大,很容易打草惊蛇。他需要等待周明的消息,也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第一天的核查,在表面平和、实则暗流涌动中结束了。除了陈临海提出的几个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晚饭后,孙浩把陈临海叫到自己的房间。
“临海啊,今天辛苦了。”孙浩递给他一支烟,陈临海摆手谢绝。孙浩自己点上,吸了一口,吐着烟圈说道,“我看青峰市的工作,总体上还是规范的,可能就是在一些细节上不够完善。我们核查组,主要是起个督促作用,没必要搞得风声鹤唳,你看呢?”
陈临海听出了孙浩话里的意思,是想就此收手,写个“基本规范,存在细节问题,建议完善”的报告交差。
他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孙处长,第一天接触表面材料,确实只能看到这些。但宋省长要求我们‘察实情’,有些深层次的问题,恐怕不是坐在会议室里看材料就能发现的。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扩大谈话范围,或者……做一些暗访?”
“暗访?”孙浩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语气带着不赞同,“临海,这不合规矩!我们是省里派下来的核查组,代表着组织和纪律,怎么能搞暗访那一套?这让地方上的同志怎么看?会影响团结的!”
“孙处长,如果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又何惧暗访呢?”陈临海反问,目光清澈地看着孙浩,“我们核查的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保护干部,也是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因为怕影响‘团结’而放过可能存在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孙浩的脸色沉了下来,显然对陈临海的坚持感到不悦:“临海同志,你还年轻,有干劲是好的,但也要讲政治,顾大局!这件事我说了算,核查工作按计划进行,不允许节外生枝!”
话不投机,陈临海知道再说无益。
“我明白了。孙处长早点休息。”他不再争辩,起身离开了孙浩的房间。
回到自己房间,陈临海的心情有些沉重。孙浩的态度,几乎印证了他的猜测。这个核查组组长,恐怕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是阻力。
就在这时,他的加密手机震动了一下,收到一条周明发来的短信,内容很简单:“名单已拿到。王桂花家确有隐情,其子伤残等级评定可能被压低,补偿金缩水,曾去街道理论,被威胁。她家住在三岔河村西山脚,独门独户,比较偏僻。”
陈临海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