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临海接过稿子,迅速浏览了一遍徐伟明的批注。他仔细思考着每一处修改的意图,然后开始动手修改。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准确、精炼。
不一会儿,陈临海就完成了修改,形成了第三稿。他将修改后的稿子递给徐伟明,等待着他的最终评判。
徐伟明接过稿子,仔细地阅读着。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
“行了,这稿子我看可以了。”徐伟明说道,“我会按时报给王书记秘书。临海啊,第一次写这么大材料,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啊。”
陈临海听到这句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感激地看着徐伟明,点了点头,表示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句“不错了”,从严谨的徐伟明口中说出,已是极高的评价。
陈临海长出了一口气,这才感到一阵巨大的疲惫袭来。但他知道,这仅仅是过了徐伟明这一关,最终还是要王书记点头才算真正成功。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如期召开。陈临海作为工作人员,也有列席会议的资格。他坐在会场角落,心情紧张地看着主席台上的王重山书记。
当王书记开始作总结讲话时,陈临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仔细听着每一个字,生怕听到领导即兴发挥、大幅修改甚至完全否定他的稿子。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王书记竟然几乎是完全按照他起草的稿子来讲的!就好像他事先已经将这些文字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一样,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如此准确无误。
当然,为了让讲话更加自然流畅,王书记也在极个别地方做了一些口语化的微调。这些微调不仅没有影响到整体的表达效果,反而让整个讲话更加生动有趣,更具亲和力。
领导那洪亮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仿佛能够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逻辑清晰无比,论述深刻而透彻,每一个观点都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同时,他对于工作的部署也是如此有力,让人不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随着王书记的讲话不断推进,会场上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不仅仅是对领导精彩发言的回应,更是对整个会议内容的高度认可和赞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此时此刻,坐在台下的陈临海心情异常激动。他静静地聆听着自己一字一句斟酌出来的文字,通过区委书记的口,转化为指导全区工作的权威声音。这种感觉是如此奇妙,就好像他的思想和智慧正在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