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掌管的马军司实则与步军司、殿前司构成“三衙”体系,
“三衙”的指挥使,分别统领各自的军队,彼此之间互不隶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虽然“三衙”只掌管军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是“三衙”指挥使的职位,也是非皇帝心腹不可担任的。
在文官们看来,千阙即便有功,给个六七品的闲职也就罢了,如此重要的职位,怎能轻易授予一个初入官场的年轻人?
果然,赵祯话音刚落,便走来出一位御史,那御史身着青色官袍,手持笏板,躬身道,
“禀官家,臣有本启奏。”
千阙心中一沉,暗道不好,果然有人要反对。
只见那御史抬起头,语气恭敬却坚定,
“官家,顾廷烨虽平叛有功,但他初入官场,资历尚浅,从未担任过军政要职。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一职关乎京城防务,责任重大,臣恐他难以胜任,还望官家收回成命,另作安排,以免误了国事。”
他话音刚落,不少文官纷纷点头附和。
赵祯眉头微蹙,目光扫过附和的文官,正要开口,英国公却率先站了出来。
他上前一步,声音洪亮,震得殿内寂静无声,
“此话差矣!顾廷烨南下平叛,仅用半月便剿灭叛军,如此智勇双全,怎会担不起一个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若朝廷只因资历浅便弃用人才,那我大宋何时才能补充新鲜血液?
难道要让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老臣,一直占着职位不放吗?”
靖阳侯曹志也紧跟着站出来,附和道,
“英国公所言极是。顾廷烨有勇有谋,且忠心耿耿,如今我朝正值用人之际,官家提拔贤才,实乃明智之举,臣等赞同。”
听到英国公和靖阳侯的话后,赵祯不知怎么地,想起了那个叛宋投夏的张元,随后,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
“朕心意已决,无需多言。顾卿,接旨吧。”
那御史还想再说些什么,目光扫过千阙,似乎想提及他“好色、私生活混乱”的传闻,以此攻击他。
可就在这时,御史中丞突然瞪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警告。
那御史心中一凛,明白御史中丞是不想再纠缠此事,以免触怒皇帝,只好悻悻地闭上嘴,躬身退了回去。
千阙心中松了口气,再次躬身行礼,
“臣,谢官家恩典!定不负官家所托,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转向众人,开始商议其他朝政,紫宸殿内的争论就此平息,早朝继续进行。
千阙站在队伍中,感受着殿内的氛围,心中清楚,这次虽顺利获封官职,但文官们的不满已显而易见,日后在朝堂之上,怕是还有不少风波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