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时代的回响

这番话,让台下许多有着类似经历的老人们感同身受,他们紧抿着嘴唇,眼神复杂,那里面有不堪回首的酸楚,更有问心无愧的坦然。

“改革开放以后,他已是中年,但他并未停止学习和思考。” 林卫东的语调变得舒缓了一些,“他支持新事物,理解新政策。他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一个选择了继续在国防科技战线坚守,一个选择了下海经商,在市场经济中搏击,他从未用旧有的观念束缚我们,而是告诉我们,国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只要走正路,办实事,都是对国家有益的贡献。”

林向洋听到这里,用力咬住了嘴唇,强忍着翻涌的情绪。父亲最后的嘱托“你们的路,都走对了”言犹在耳。

“晚年,他看到了国家的日益强盛,看到了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工业体系不断壮大、升级,看到了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看到了高铁纵横、大桥跨海,也看到了上海世博会的万国来朝……” 林卫东的声音带着一种欣慰,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唏嘘,“他是这一切的奠基者之一,也是这一切辉煌成就的见证者。我想,他是带着满足离开的。”

小主,

铺垫至此,林卫东的语气陡然变得无比凝重而崇敬,他仿佛不是在念悼词,而是在宣读一份由历史和时代共同签署的评价书:

“站在今天,回望父亲他们这一代人,我常常在想,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台下那些苍老而坚毅的面孔,然后掷地有声地说道:

“我想,父亲他们这一代人,就像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就像是巍然屹立的共和国大厦——最坚实、最深沉、也最沉默的——基石!”

“基石”二字,他咬得极重,如同洪钟撞响,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

“他们深埋于地下,不为人所见,却用自己全部的血肉和筋骨,默默承载着大厦的全部重量,无怨无悔,不图名利,不求闻达。” 他的声音充满了理解和敬意,“风雨来袭时,他们岿然不动;时代变迁时,他们稳如泰山。大厦越高,越显辉煌,人们赞叹于地面的华美,却常常忘记了,那托举这一切的、深埋于地下的基石。”

这个比喻,精准而深刻地概括了以林瀚章为代表的那一代建设者的历史定位和生命价值。台下,无数老一代人屏住了呼吸,眼神灼灼,仿佛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到了对他们一生的准确解读。

林卫东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们的荣耀,不在于他们个人获得了多少奖章、多少头衔,而在于他们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