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红榔头市至

这蕴含着古老信仰和祈愿的声浪,惊起了林间成群的山雀和松鸦,扑棱棱地飞向高空。

仪式完毕,众人收拾停当,正准备出发。刚走到屯口,就听见一阵“突突突”的拖拉机轰鸣声由远及近,只见刘二愣子驾驶着合作社那台“东方红”牌旧拖拉机,车斗里还坐着吴炮手和另外两个年轻后生,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拖拉机在屯口“嘎吱”一声停下,刘二愣子利落地跳下车,身上还带着一股机油味。

“曹哥!等等俺!”刘二愣子一边喊着,一边弯腰从驾驶座底下使劲拽出一个沉甸甸的麻袋,哐当一声放在地上,溅起些许尘土。他得意地拍了拍麻袋,“瞧瞧!俺从县里废品收购站淘换来的好东西!新式探矿仪!听说用它找矿脉一找一个准,找参肯定也行!”

那是一个方头方脑、带着表盘和天线的铁疙瘩,看起来颇为笨重,与周围人们手里轻巧的索拨棍、快当绳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德海一看,眉头就皱成了疙瘩,烟袋锅毫不客气地敲在拖拉机锈迹斑斑的铁皮上,发出“梆梆”的响声:“胡闹!简直是胡闹!寻参靠的是啥?靠的是眼力!是心气!是跟山林的感应!你这铁疙瘩顶个屁用!山神爷能认这玩意儿?”

刘二愣子被骂得缩了缩脖子,但还是梗着脖子辩解:“德海叔,这都啥年代了,得讲科学……”

“科学?山里的规矩就是最大的科学!”曹德海气得胡子直翘。

曹大林看着那台探矿仪,又看了看一脸不服气的刘二愣子和面带忧色的曹德海,沉吟片刻,走上前,伸手掂量了一下那麻袋,分量不轻。他平静地对刘二愣子说:“带着吧。”

“曹哥!”曹德海急了。

曹大林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继续对刘二愣子说:“不过,这东西,不能当主心骨。把它绑到驮物资的骡子背上,算是个备用手段,防个万一。”

刘二愣子见曹大林松口,立刻喜笑颜开,忙不迭地和吴炮手一起,七手八脚地把那台探矿仪往一头负责驮运帐篷、粮食的健壮骡子背上绑。那骡子似乎极其不喜这铁疙瘩的气息,焦躁地甩着蹄子,喷着响鼻,直到曹大林让人找来一件用艾草熏过的旧麻布,盖在仪器上,骡子才渐渐安静下来。

这个小插曲,让原本庄重的出发气氛,多了几分莫名的躁动和不确定性。

曹大林目光扫过即将进山的队伍,除了曹德海、吴炮手、刘二愣子这几个老搭档,以及另外四五个经验还算丰富的老把式,今年自愿跟着进山的年轻人,只有寥寥三四个,而且多是家里困难、指望这次进山能有点收获贴补家用的。大部分年轻人,还是选择了留在屯里,或是观望,或是忙于参圃的平地、备料等活计。